第七十三章 再次赴日

來人正是《東方時空》攝制組,他們聽聞華夏廠準備踏入汽車領域,這是中國民營企業第一家涉足汽車整車的企業,制片人覺得這其中有很大新聞價值,於是欄目組就派了一組人準備跟拍華夏廠造車的過程。

“這可不行!”

本來造微面就八字還沒一撇,韓皓打算悄悄地幹活,待一切瓜熟蒂落之時再對外宣傳。如今汽車項目剛啟動,本來就有打國家政策擦邊球之嫌,現在記者準備大張旗鼓來報道,韓皓肯定不願意。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自然知道,在當下中國政策有許多不規範的地方,你悶聲發大財可以,但還要大聲對外公布就很容易引來有關部門的重拳打擊。

任憑欄目組如何勸說,韓皓就是一個字——“不”!

通過關系輾轉,《東方時空》找到了程凱,讓他勸說韓皓接受他們的跟蹤拍攝,就當留下一段珍貴的記錄資料。

程凱考慮了一下,如果將來華夏廠的微面真正上市,那麽在《東方時空》播出相關紀錄片,確實能夠對華夏廠的產品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於是,跟《東方時空》攝制組達成了協議,跟蹤拍攝可以,但是將來何時片子播出和資料選擇,華夏廠具有一票否定權,同時還對全部的影音資料具有所有知識產權。

這個意思就是華夏廠允許央視跟拍,但播出什麽何時播出得由自己說的算。權衡利弊之下,《東方時空》欄目組同意了這個請求,還在律師見證下簽署了保密協議。

另外加上一點補充內容,就是由華夏廠承擔3人跟拍小組的費用,畢竟人家常年累月待在虎山,還要跟隨出差,這筆費用欄目組難以承受,便由華夏廠負擔。

於是在韓皓日常工作中,經常會跟著一組記者,1名文字記者2名攝像記者,力圖把華夏廠進入汽車領域的過程完整記錄下來。

很快韓皓就發現了不妥,自己簡直如同被人時刻監視一般,於是跟記者們協商,只有在關於處理汽車項目關鍵節點的時候再讓他們跟隨。平時情況下,就讓他們在廠區自由活動,或者回到首都幹其他事情。

韓皓又一次出訪日A本,這次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跟鈴木公司談技術合作,請求其轉讓微面的生產技術。

之前到鈴木公司考察時,該公司掌門人鈴木修和韓皓原則上達成了意向協議,同意在合適時機下向華夏廠出售微面車型ST100技術。

因此,韓皓這一次是本著志在必得的心態來到日A本,相比國內廠家,鈴木公司的微車技術在國際上一流,就算多付出一些代價,他也打算把鈴木微面ST100車型引進回國內。

跟國內幾大微面廠家在80年代初引進鈴木ST90車型相比,ST100是新一代升級版本,在1986年左右面世。雖然現今日A本道路上已經有最新的ST120在奔馳,但華夏廠想靠技術引進ST120車型顯然是不可能。不過ST100已經足夠華夏廠消化,足以拿到國內市場上跟其他微面巨頭廠家競爭。

“很抱歉,韓皓君,我不得不食言了!由於我們在中國的兩個合作夥伴強烈反對,他們堅決不同意我們把鈴木車型的技術轉讓給你們,說這樣會影響到我們在中國合資公司的利益。經過我們董事會討論,決定拒絕你們提出的技術引進申請。非常遺憾,雖然我個人很想與你們公司合作,但為了整個鈴木集團的利益考慮,我必須做出這樣艱難的決定!”

本來鈴木修心想ST100技術已經落後將近10年,就算賣給華夏廠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尤其還能幫助鈴木公司暗中在中國發展出第三個潛在合作夥伴。華夏廠的摩托車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形成了一股旋風,雖然有技術侵權嫌疑,但鈴木修還是很欣賞華夏廠能以後來進入者,發展成中國摩托車市場上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鈴木公司在中國都是和國企背景的企業打交道,在跟長安、昌河兩大合資公司合作中,鈴木修感覺到了雙方存在一種交流上的隔閡。國企背景下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夠靈活,整個合資企業的活力不夠,有些死氣沉沉。因此,他想近距離考察一下華夏廠的情況,因為華夏廠屬於私營企業機制靈活,把華夏廠列為了潛在合作對象。

由於在中國有了兩大合資企業,鈴木修本以為像之前對中國進行技術轉讓不會遇到太大阻力,沒想到禮儀性知會了長安、昌河後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反彈。為此,兩家公司特意通氣一起派出要員來到日A本,當面找到鈴木修要求他收回跟華夏廠合作的承諾,為此不惜以中斷合作為籌碼。

長安是鈴木在中國最大的合作夥伴,每年奧拓的產量位於前列,更不用說引進消化的微面產品。作為轎車項目的合作夥伴,長安一直是鈴木修最為看重的合作方。至於昌河,今後將作為鈴木微面主打的基地,更加不希望市場上多出一個有鈴木血緣關系的競爭對手,尤其是華夏廠在摩托車領域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