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悠悠千人計劃(第2/2頁)

所以這些面試的公司,有至少4分之一是礙於關系和面子,不得不前來湊數的,也就是說,他們會接收簡歷,但不會有後續的筆試、面試環節。

那些求職者,帶著滿腔熱情遞上自己的簡歷,但那些面試者,只是表情清冷地接過簡歷,然後不痛不癢地回了一句:“等通知。”

這樣無奈的情形,在不少公司的招聘點上不斷上演。

糟糕的情況還不止這些,還有將近4分1的企業連樣子也懶得做,在招聘會上掛一張招聘海報了事。

剩下的2分1一企業,也都大大壓縮了招聘人數,徹底成了僧多粥少。

不止是在杭城,或者寧江,除了超一線的北上廣深之外,這些準一線,或者二線城市的招聘會都是大同小異。

經濟危機的後續影響依然在繼續,而企業本身的運營成本也逐年增加。

而悠悠就像一道與眾不同的靚麗風景,顯得特立獨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悠悠集團“逆勢”的“千人招聘計劃”如同鶴立雞群,一炮而紅。

悠悠的三大主要據點,滬市、杭城、寧江,他們的招聘計劃在當地的報紙媒體,都在重要的版面進行了報道。

三處的人力資源部門,分赴三地的招聘大會。這幾個面試點,已經人滿為患。

隨後官媒的評論員馬上寫了文章進行了跟進,稱悠悠集團“2010年校園千人招聘計劃”既體現了企業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又體現了企業對國內經濟形勢的看好和樂觀,同時還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感和擔當。

官媒的評論員文章一出,被廣泛轉載,徹底帶起來了一波節奏。

他們能不激動嗎?悠悠這個“千人招聘計劃”可是幫忙為國家分擔了不少就業壓力。尤其像這樣的巨頭公司,不僅不向國家拿補貼,每年還貢獻一大筆稅收。

這才是真正良心而又優質的企業。

公告放出沒有幾天,這三地的高校全部主動聯系悠悠的人力資源部,表示願意給他們開專場招聘會,希望近水樓台先得月,從“千人招聘計劃”裏分一杯羹。

這些學校中,底氣最足,最踴躍的是柳雲曾經的兩所母校,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讀的寧江大學,以及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讀的江浙大學。

一所是省重點,另一所是國家級重點,尤其是後者的畢業生,他們的首選通常會是國企,或者事業機關單位。但如今,悠悠的優先級已經悄然追上,和前面的那幾個選項並駕齊驅,甚至隱隱有超越之勢。

至於寧江大學,這所高校好歹也是重點線以上的,雖然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與浙大媲美,但勝任一些基層的崗位沒多大問題。

重點線之上的畢業生,或多或少有些眼高手低的特性。一些令自己不滿的工作,即使薪水還能入眼,除非生活所逼,要不然很少會去考慮的。

所以畢業之後,便這麽一直吊著。

但悠悠名聲在外,工作的待遇、穩定性都十分不錯,甚至對以後的履歷都有不小的加分,即使是基礎的崗位,也讓這些應屆畢業生趨之若鶩。

一時之間,悠悠集團便成了國內眾多高校眼中的香餑餑。

如今的悠悠,無論是從營業額還是純利潤,即使算上那些大型央企、國企,也算處在第一階梯。

在國內,悠悠隱隱有成為四大IT企業之首的趨勢。社交、遊戲、視頻、軟件,甚至智能手機全面開花。

甚至有傳聞,悠悠在籌備綜藝節目,準備大舉進軍影視領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度假村,以及尚在建設當中,投資高達數十億的遊樂場,所以不止互聯網……

在高校眼中,悠悠這樣橫跨幾界的大型集團公司,需求人才的專業跨度很大,加上公司正處於上升期,人力缺口大,消化畢業生的能力極強。

所以,9月下旬這段日子,在全國各大知名院校宣講的悠悠集團成了最受高校歡迎的企業之一。

在招聘正式開啟之前,柳雲還特意召開了一次管理層會議,顯示對此次招聘的重視。

會議當中,他強調了一點:“招聘宣講是企業對外宣傳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要求各位,在各地宣講初審時,一定要公正、正派,要讓應聘者從你們身上看到悠悠集團的員工素質和企業文化。核心原則就是尊重應聘者。絕對不允許草率面試,絕對不允許徇私舞弊,不允許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而輕視應屆生。”

稍作沉吟,柳雲又繼續補充道:“我提醒各位,人力資源部、集團總辦和監察部,會聯合對這次招聘進行監督。另外,集團網站上會公布一個投訴郵箱,接受應聘者投訴。招聘過程中出現任何違反集團規章制度的言行,一經查實,即按照規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