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澗水悠悠流年長(第3/5頁)

第一年冬天來的時候,第一組試驗大棚也在這裏落戶了,十畝大棚區和豬場連為一體,在陸文青的建議下,楊偉采取了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從其他鄉聘請了兩名有經驗的農民種大棚菜,帶動本場職工也開始著手學習種植,前期投資由公司墊付百分之七十,個人出百分之三十,而產出的產品由牧場統一銷售,利潤除按比例逐步歸還投資成本外,農戶占百分之七十、公司拿百分之三十。這辦法很好的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第二年春天大棚菜發展到了三十畝,整整一冬一春,雲城市和鳳城市的菜販子甚至開著車等在這裏拉新鮮蔬菜!而菜販子也願意來這兒,雖然路遠,但管吃管住價格公道,最重要的是,只要在沁山出車只是拉得是楊家灣的蔬菜,一路暢通無阻,連交警也給幾分面子!

楊家灣牧場村民的桌上,漸漸地開始和城裏人一樣了,有魚有肉、四季有新鮮菜,連口袋也不覺得囊中羞澀了,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十對成家的落戶在這裏。其實就解決了村長那大憨的婚事。娶回來媳婦在楊偉看來,就像山上的樹一般,要在這裏生根發芽,長葉開花最後結一串豐碩的果實!

楊家灣,越來越有生氣、越來越有人氣了。

……

九月份,楊偉帶著五十名非兵非農,一身迷彩裝的場工隊伍在四個鄉大收山貨,藥材、木耳、核桃、杏仁、松籽、羊皮、牛皮、蜂蜜,林林總總把牧場的倉庫堆滿了,為了賣出去這些東西,楊偉不得不又在沁山縣城裏建了一個農副產品銷售商店。五十多人的收購隊伍形成了一個規模效應,收購回來的量也成了一個規模效應。這其中和縣城一幫子坐地為王的販運戶發生了沖突,楊偉這流氓手段頻施,在擡高收購價格的同時,又發動河灣鄉的村民圍堵這些外地的收購販子,把縣城經營山貨一群奸商加痞子跑了,自己坐起了大莊,幾乎對河灣一片形成了壟斷。

流氓依然是流氓,不過是為了生意和利益,為了給村民討一個公道的流氓,雖然手段不齒,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效益雖然一般,但整體的收購金額接近一百多萬,采山貨的村民,基本都賺了。楊偉也賺了,第一年秋天賺了十二萬,而且從建店後生意不斷,一直到第二年,楊偉才發現,這是一個最賺錢的買賣,每年的山貨都被領縣的大戶雇著小販收購跑了,如果這些東西都到自己手裏,那是個天文數字,算算幾個鄉的核桃,差價就能賺三十萬。而蜂蜜一項,三個月就能賺二十萬!

發現了這個天機的楊偉雄心勃勃地制訂好了第二年的收購計劃!而這個收購計劃從第一冬天就開始了,楊家灣場區的名聲在四鄰八鄉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貨直接送到了場區或者縣城的收購點!

這個世界,哪裏都有機會,缺乏的只是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抓住機會的膽量,楊偉,雖然笨點,但從來不缺乏這種眼光和膽量。

……

場區裏路有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是牧場人從土地裏篩出石頭鋪成了小路……

車有了,是牧場人自己養的大騾子大馬套轅的車,整整十大輛……

住戶有了,原楊家灣陸陸續續遷進來的住戶一直增長著,農場的人數達到了四百人,無形中為牧場提供了勞動力資源。而且只要農忙時節,派人出鄉裏一嗓子一喊,能招來幾百名臨時人員。

沿著牧場向南走十公裏,到處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場,羊群正慢慢擴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個個膘肥體壯……

土地,對於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報同樣是驚人的。這年秋天,地裏收成二十八萬斤玉米,十八萬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貯了一部分,養了五十多只大牲畜。如果單論種樹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當地投資,當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實,讓楊偉覺得欣喜若狂!盡管在七叔的眼裏,這仍然是個賠錢的買賣!

……

時間,像豹凹溝裏的泉水悠悠的流著,一天天一月月,轉眼間又是一個新年,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溝,通電了!

早就想通電了,楊偉半年前就和鄉長商量,這谷鄉長又和變電所商量、變電所又和縣電業局商量,不過扯來扯去,電業局非要四十萬的架線費用,而且得等一年。這自然條件太夠嗆,誰也不想往這裏投資。這事擱住了,楊偉不得不買了兩台發電機湊和著抽水。

不過,這次可有了意外和轉機。十一月份鄰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場男女老少組織了三百人的隊伍上山救火,早有類似經驗的楊偉指揮著五十名已經有訓練經驗的場工沖進火場,用四台手提電鋸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場邊上的一片幼林,隔斷了火勢,牧場裏用滅火器的、用鎬挖土、用鍬灑土的配合的毫無間隙。這架勢比一窩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為當時救火的中堅力量……這事被縣委一位管林業的縣長看在眼裏,這群打扮的不倫不類的人還以為是縣武裝部臨時組織的民兵,後來一問才知道,居然是牧場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縣裏樹了這麽個典型,大報小報和電視台足足吹噓了一個月。跟著縣武裝部參加救火的也對這群紀律嚴明、進退有序的人感興趣,也以為是消防中隊訓練出來的人,一問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徹頭徹尾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