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4/12頁)

事故原因與責任一旦認定,死亡者的賠償便名正言順進入既定程序,剩下的就只是一個數額大小問題。據說,兩個死亡者的十多位親屬,每人周圍都有五六位說客,采取類似籃球場“緊逼盯人”的戰術,早已被纏得心裏煩躁,點頭簽字指日可待。至於那個全身纏滿繃帶的司機,雖然尚在重症監護室,但是海北方面早已嚴陣以待,一旦傷情穩定了,將隨時轉到海北繼續治療。

黃一平掛帥的“419”專案組,一邊密切關注著與事故有關的一切,尤其是海北方面的動向,一邊緊急啟動專案程序,重新對事故進行勘查與鑒定。

燒毀的汽車殘骸,原本已經完成使命,剛剛在停車場放了不足兩天,沒料到,月黑風高之夜忽然來了一輛鏟車,將其悄悄送進覆蓋了帆布的軍用卡車,神不知鬼不覺地運到了那座江心島上,接受另一批汽車專家的再次解剖。

事故現場,經過簡單清理原本只剩下一片焦黑燒痕,昨天夜裏一場中雨又將痕跡洗淡了不少。即便如此,早晨天剛亮,又有幾個專案人員匆匆趕來,又是拍照,又是取樣,甚至還用潔白的毛巾將地面油汙擦了幾遍,寶物一樣裝進透明塑料袋中。就連那根撞斷成三截的水泥電線杆,也被吊裝運走,準備帶回去做仔細檢驗。

兩個死者,是海北縣城郊的一對小夫妻,分別在陽城市城北新區的機械、服裝企業打工,年齡不過三十歲才出頭。出事那天,兩人回老家看望生病的老人,本來想在家裏住一夜,第二天早晨坐公共汽車返回。沒想到,晚上妻子突然接到廠裏的電話,說是需要回廠加班趕一批活兒,任務非常急,夫婦倆就只好打車往陽城趕。誰知,車子離廠只有不到三公裏,竟禍從天降、死於非命。兩具燒焦的屍體,就像兩段焦炭,依然呈擁抱狀,可見當時的慘烈程度。屍體放在冰櫃已經凍成了兩坨,外邊也蒙上了一層薄薄的寒霜。專案組的人過來,又是一通拍照、攝像,說是上邊要求重新取證。

那個受傷的司機,黃一平特別關照第一人民醫院仲院長:“一定要給予精心治療,確保其生命安全並盡快恢復語言功能。除了醫護人員,嚴格控制探望者,包括親屬也不要輕易接近,就說是防止細菌感染。所有前來探聽病情、要求轉院的人員,醫院都要登記其身份、姓名,必要時可查看身份證件。一旦傷者能夠開口說話了,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

仲院長與黃一平是老朋友。當年,黃妻汪若虹在醫院工作多年,得到仲院長的許多照顧與關心。後來,黃一平跟隨馮開嶺當了秘書,也就投桃報李,為醫院的醫務大樓建設提供了很多幫助。再後來,馮開嶺準備競爭陽城市長,需要在民主推薦、測評中增加票數,黃一平又出面請仲院長在衛生系統做了工作。因此,相互之間的友誼不是一般牢固。不過,黃一平還是反復交代仲院長,不要把自己過問這件事的情況告訴任何人。

經過如是一番工作,“419”專案組很快理清了事故脈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從而為接下來的深入調查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有效防止別有用心者從中插手作偽。當然,這些都是在嚴格保密狀態下進行。至於交警那邊對事故的定性處理,依舊按照其既定程序照常運作。而且,也正是有後者的掩護,專案組的行動才更加隱蔽。

專案組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事故原因,到底車輛先撞電線杆後燃燒,還是先發生自燃再撞擊了電線杆?這個疑問的解答,是確定出租車是否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關鍵。

為了得出絕對準確的結論,黃一平采取了雙保險:一方面,通過陽城駐軍,從軍區裝備部請來了軍內有名的汽車、機械方面的專家,對那輛面巨全非的殘骸進行“會診”。另一方面,托請在省城擔任公安局副局長的同學,求助於當地的痕跡專家,對現場痕跡進行鑒定。最終,兩方結論匯總起來居然不謀而合——事故的發生,是由於汽車自燃失控,然後才撞擊電線杆。而且,兩方專家分別從殘骸和現場找到了關鍵證據。

關於汽車自燃的原因,軍隊專家根據不同部位的燃燒程度,也作出了比較肯定的結論,認為確是發動機漏油所致。

為使結論得到更加有力的證據支持,當夜,黃一平悄悄通知花大明:“不要告訴任何人,趕緊把車開到市區來,在高速出口處會有一個穿風衣的中年男人,你把車交給他,然後他會用另外的車送你到一個地方休息。任何人問到你的去向,就說有客人出長途了。使用你汽車期間的所有損失,會加倍償還。”

花大明的那輛車,被幾位專家拆了個七零八落,最終證實問題確實出在發動機上。該車發動機缸體密封性差,油汽管道材質也不過關,多重因素導致漏油及至燃燒,屬於嚴重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