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9

教育局遭遇車禍的康局長,依然是躺在醫院裏的“植物人”。可是,他的親屬卻突然同意免去其局長、黨組書記職務。

消息傳出,很多人都感覺意外、甚至吃驚,只有苗長林、賈大雄幾個人暗自開心。那個主持工作的常務副局長胡春來,更是差點激動得歡呼起來。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空出來的這個一把手位置,一定非胡春來莫屬。

可是事實上,康局長親屬同意免職,不過是黃一平與趙瑞星共同策劃的一個計謀,意在遵照市委書記廖志國的意圖,盡早將胡春來逐出教育局,以免他老是在背後與苗長林、賈大雄、於樹奎等人聯手搗蛋,壞了年底市黨代會的大事。由是,教育局長位置之爭,必將成為廖志國與“三劍客”們較量的又一戰場。

對廖志國這方面來說,拿下胡春來已經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而且,此舉若是成功,既可收進一步敲山震虎之效,也算是清除掉“三劍客”的一個重要外圍據點,為黨代會前徹底降伏對手奠定了重要基礎。

前一階段,廖志國利用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配置、海北縣委班子調整兩大契機,對苗長林、賈大雄、於樹奎們實施了突然且精確之打擊,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方面,在市委組織部這個重要陣地上,趙瑞星作為一根楔子,牢牢釘在賈大雄的要害之處。趙氏憑借過人的手腕與智謀,依托在組織系統的深厚基礎,高舉市委書記廖志國這杆大旗,與黃一平彼此呼應,先後將組織部內一批中堅力量爭取過來。經他一番威脅利誘、軟硬兼施,就連幾個過去被賈大雄視作鐵杆親信的處長,都開始首鼠兩端、腳踩兩條船。因為這些人知道,在市委書記與組織部長的權力鬥爭中,鮮有後者輕易取勝的記錄。

另一方面,組織部陣地的成功易幟,使廖志國這個市委書記開始真正掌握人事大權。很快,在事關海北縣委副書記的配備問題上,成功打翻了於樹奎的如意算盤,令其遭遇了一次徹底失敗——副書記的最終易人,不僅折損了宣傳部長林松這員大將,而且憑空招來兩個新常委,其中那個許海衛更是成了於氏的死對頭。最為要命的是,於樹奎吃了大虧,卻還無處訴說,只好打掉滿嘴牙齒含血吞。

當然,反對派陣營在遭受到重創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強力反彈,其報復與反擊越來越近乎瘋狂。

前不久,省委梁副書記的秘書馬處長,先後交給黃一平一批匿名信復印件,皆經過中央和省裏有關領導批示,雖然沒有嚴厲措辭,不是那種堅持要求查處之類,卻也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所謂加強教育、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等等,表面指向模糊,其實意含不滿,也可以理解成要求查處。更何況,這種舉報信見得多了,難免會引起某些敏感領導的關注,或者在其頭腦中形成三人市虎的印象,將為日後的提拔任用留下長久隱患。

最近一段時期,或許是受到組織部與海北事件的刺激,又有更大批量的匿名告狀信,台風一般刮了起來,不僅在中央、省級機關形成普遍覆蓋,而且還刮向陽城市黨政領導、機關負責人和老幹部。信的內容雖然依舊老調重彈,可羅列罪狀、故事、細節卻是越發駭人聽聞,大有不將廖氏拉下馬誓不罷休的樣子。一時間,有關廖志國弄權謀私、生活腐化的傳聞,又如火後野草、雨後春筍一般復歸旺盛。

與此同時,以於樹奎、胡春來為主的兩大戰將,一個把守縣區,一個活躍市區,再次赤裸裸跳將出來,公開向廖志國開火宣戰。尤其那個教育局常務副局長胡春來,本就個性張揚、自視清高,加上短短幾年間,先有晉升局長受過阻攔,再有“鯤鵬館”打亂其施政規劃,後又在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一事上遭到抵制,早已積下萬丈怒火。何況,他的背後還有苗長林、賈大雄、於樹奎“三劍客”一手撐其腰,一手煽其火,更是加劇其對廖志國的憤恨。他也知道,在陽城這塊地盤上,若是不將廖志國趕快逐出去,而讓其再在市委書記任上幹幾年,那麽自己的政治前途必將一片灰暗,乃至永無翻身之日。因此,在反對廖志國的問題上,他之氣急敗壞、上躥下跳便不難理解,充當急先鋒也勢在必然。

胡春來反對廖志國,比之苗長林、賈大雄、於樹奎他們,在權力制衡力度方面雖有某些不及之處,可在鬥爭方式靈活性、影響廣泛性上,卻也有其獨特的優勢。一來,他只是一位正處職副局長,說話可以口無魅攔少有顧忌,即使說錯什麽最多屬於方法不當,堂堂市委書記廖志國絕對不宜、不便同他多作計較。不像苗長林、賈大雄他們身處高位,說話做事需要更多考慮政治因素。二來,他在市級機關工作,身處陽城的政治、經濟核心,不僅信息通暢、嗅覺靈敏,而且殺傷力巨大,隨手扔出一顆小炸彈,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沖擊波。相形之下,偏居海北基層的於樹奎,則要遲、緩、弱、小得多。三來,他主管的是偌大教育局,所轄學校院所眾多,治下隊伍龐大,管理的又多是些桀驁不馴的知識分子。因此,供他放炮點火的機會頗多,也很容易得到最為廣泛的響應。教育界本是一眼深不見底的淵潭,老少相傳、師生接力,哪怕只是一小塊石子下去,也會迅速形成巨大波浪,及至牽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