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11頁)

在上周剛剛召開的省委全委會上,廖志國作為陽城市委書記首次亮相。那個講話,黃一平煞費苦心精心炮制。期間,專門跑了省城,除了給梁副書記秘書馬處長送了十六件高档床上用品外,也給龔書記與關省長的秘書各送了幾套,順便請教兩位省主要領導對此類表態發言的偏好。那些秘書同行拿了禮品,自然直言告之:就內容而言,龔書記注重穩健、思路全面,特別是地區、產業、行業的協調與統籌發展;關省長則比較看重現代化新興產業,尤其對影響全局的結構、產業、產品創新興趣濃厚。就形式而論,兩位領導都討厭八股文,強調文風與會風的務實、新穎。那次會上,首次對市委書記們的發言限時,並當場使用了計時制。偌大一個地級市,回顧過去一年,展望未來一年,從政治、經濟到文化、社會事業,限定在兩千多字的篇幅,表面看是對書記們的考驗,實質也是測試執筆秘書的功力。幸而黃一平預先摸準脈搏、準備充分,為廖志國撰寫的講話材料,破例沒有使用一二三四序號,而是以幾個關鍵詞作索引,既條巨清晰又新穎獨特,顯得與眾不同。廖志國發言過程中,龔書記面露笑容,頻頻點頭,點評時評價甚高。更加令人驚奇的是,關省長在總結時又重點提出了表揚。此況,不僅令各市發言的書記們羨慕不已,而且還在省裏秘書班子中引起轟動,因為一般情況下,關省長不會如此表揚下屬,何況前邊龔書記已經表揚過。後來,在安排省報、省委內刊位置時,既沒有按照慣例從南到北順磨推,也沒有由大到小按人口、經濟總量排名,而是將廖志國的發言放在省城之後地級市中的首位。據說,如此排序就是關省長的意思,說是要打破常規。

此外,在近幾年廖志國仕途面臨嚴峻考驗的兩大關鍵時刻,關省長的態度也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次是四年多前在陽江遭到舉報,決定是否能夠由常務副市長升任市長。省委常委會上,討論到地級市政府換屆,反映最為集中、意見分歧最大的是兩個人:陽城馮開嶺和陽江廖志國。有關此二人的匿名舉報信很多,組織、紀檢部門又未能查出實質性問題,何去何從令常委們左右為難。當然,此二人在省裏也都有些背景,尤其廖志國依靠的是梁副書記,背景更顯厚重一些。到後來,還是關省長提議:“不如將兩人相互調換,異地任職,既平息了當地的議論,又不影響對幹部的正常使用。”此議,等於同時解救了兩個人,現在看來於廖志國似乎更為有利。

再一次,便是半年前接任陽城市委書記。其時,向中央和省裏寫匿名信狀告廖志國的火力更為猛烈。雖說依然有梁副書記這只盾牌盡力擋著,可蔔副省長的拆台力度也不小。雙方處於膠著之際,龔書記、關省長兩位主官的意見就起到決定性作用。平心而論,關省長的態度總體還算公正。在有關舉報信上,主管紀檢的梁副書記批了一行字:“利用匿名信的形式舉報,似是包括陽城在內個別地區的一大痼疾。此種‘文革’遺風,對穩定大局、和諧社會建設利少弊多,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教育,正面引導。”蔔副省長也在收到的信中批了兩句話:“此類反映甚多,應當引起有關方面足夠重視。建議組織適當力量進行調查甄別,既對社會輿論有一個交代,也可證廖志國同志清白。”此兩份批件,又都呈送到龔書記、關省長案頭。值得玩味的是,龔書記、關省長分別批了同樣兩個字:“已閱。”事情便不了了之。試想,如果關省長對廖志國有什麽成見,只要在蔔副省長的批示後邊,寫上一兩個字,也許廖志國的書記就當不成了。同時,在最終討論決定的常委會上,盡管龔書記表態在前,可仍然留了個尾巴,並且當場征詢了關省長——聽聽洪大光的意見。當時,假如關省長不點頭,事情也許會朝相反方向轉化,同樣不會有今日的廖書記。

由此完全可以推斷,關省長對廖志國並無多少不良印象,更加談不上成見之類。當然,自從半年前就任市委書記,廖志國數次邀請關省長前來陽城視察、指導,至今卻未能如願,也是事實。這也說明,關省長對陽城、包括對廖志國,也不是那麽熱情。沒想到,關省長這次好不容易落腳陽城,居然讓於樹奎搶了風頭。

20

廖志國判斷,關省長明天的海北之行,當是於樹奎私下做了工作爭取而來,並非憑空猜測。

海北縣委書記於樹奎,同省裏關系相當密切,而且,他還善於借助這種關系與市裏一爭短長,這在陽城幾乎是盡人皆知的公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