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薦鄉黨(第4/8頁)

成了全職太太的蘇可可在家很是無聊,過去向往的成天待在家裏不上班的生活真正到來時並沒有樂趣可言。

倒是姜松巖不止一次地勸她,不要沉溺於繁瑣的家務,拿做飯來說,完全可以不要在家做,到省政府的餐廳去吃。姜松巖有他的理由,他很少在家吃飯,就蘇可可一個人在餐廳或者飯店吃是最經濟的。他甚至用具體的好處利誘她,說那樣的話連碗都不用洗。蘇可可說不行,一個家如果連飯都不做,哪像一個家啊?

後來姜松巖也就不勸她了,他偶爾不在外面吃飯,回家吃上蘇可可做的飯菜,開胃又感到家的溫馨。

這些年蘇可可隨姜松巖的升遷而變換居住的城市,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有一大段不適應的時候。特別是到北京的時候。

到北京以後蘇可可一下子覺得自己什麽也不是,家裏冷冷清清,圍在姜松巖和她身邊的人一個也沒有了。她第一次出去買菜是到超市,蔬菜水果雞鴨魚肉一下子花了四百多,讓她很是心疼。幾大包東西提回家後手臂都擡不起來,酸痛了好幾天。要知道,不吃這樣的苦已經好多年了,在平江或者泊州哪用她做這樣的事情,周圍人搶著做還輪不到呢。

什麽東西都要花錢買,什麽樣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沒有可指使的人,沒有可召喚的人,也沒有一個讓她感到自己是個人物的人,這就是北京。她甚至後悔姜松巖有這樣的升遷。

到雲邑市以後蘇可可的心態改變了許多,也有經驗了。她花兩三天將周圍的地形做了一個了解,弄清了農貿市場、超市以及商業區的位置。讓她苦惱的是,省政府宿舍四周沒有生活所需的商業區,要去那樣的地方要跑一大截路,又不好經常支使姜松巖的司機。好在她有花不完的時間,兒子在北京讀研究生,就她和姜松巖兩個人的生活所需量也不大。

蘇可可閑下來,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會讀一些書,她喜歡李碧華和杜拉斯的小說,書架上中英文版本的什麽都有。但這些書不在身邊,在泊州、北京兩處住宅的書架上。到雲邑市以後,住著省政府宿舍,她最不能容忍的是書櫥裏空蕩蕩的。有那麽幾天,她的心思都放在要購什麽書上。客廳裏的書櫥是家裏的門面,來人看到你的書會判斷你的知識趣味。除了自己喜歡的書,還要放一些姜松巖需要用的工具書,大部頭的書和套書。在當當網上折騰了幾天後,訂的書陸陸續續地送上門來。她喜歡這個過程,但也會因為付款而心疼一下。她想,要是有人送她喜歡的書多好。忍不住她就對姜松巖說了:“我鄙夷那些送禮的人,沒有頭腦,盡送些不實用的東西,他要是送我書,有一本我要一本。價格一塊錢,我當一百塊錢的人情。”

說了這話以後她還哀嘆:“現在可是送什麽東西來的都沒有了。”

姜松巖不喜歡蘇可可說這些顯露貪心的話,他必須要有個反應,表示他的立場和態度:“你少有這樣想法,人家送什麽東西給你都不是好東西,都是有企圖的。”

剛上任的姜副省長工作千頭萬緒,非常忙碌。每天由秘書列的工作安排都有一長串。就是將分管的部門和負責聯系的單位跑一圈,也不是一兩個月能夠完成的,而迅速熟悉新升崗位、直接下屬和掌握職務要求是他給自己的要求。盡管這樣,每天疲憊不堪回家的他,看到蘇可可孤零零地一個人待在家裏,憐意和歉疚都會有的。他會找一些話題和蘇可可說,最怕的是蘇可可什麽話也不願意說。

姜松巖安慰蘇可可,慢慢地他們就會在雲邑有朋友,有熟人,就像當初在泊州和北京一樣。

蘇可可有一天突然問姜松巖:“在雲邑市的平江人多不多?”

姜松巖奇怪她的問題。她說也就是問問。姜松巖說他知道雲邑市的平江人不少,已經有人找到他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他們經常搞一些老鄉聚會,聯系人是雲邑市民政局雙擁辦的一個姓周的主任。

“沒必要和他們搞在一起,麻煩。”姜松巖像是已經為這樣的事情定了調子,不想去接觸他們。

蘇可可感到奇怪:“在北京你這個泊州人俱樂部主任不是相當於周主任這樣的角色嗎?那時候你是多熱衷啊,算得上樂此不疲了。”

姜松巖無奈地笑笑,“那是迫不得已,那是閑的,那是被他們鬧的。此時此地和彼時彼地是不一樣的。”

蘇可可其實是理解他的,不再說什麽。但好像還在想這件事,一會兒說:“泊州在雲邑市肯定也有周這樣的角色和一幫人。”

姜松巖說:“那是肯定的。現在很多人搞幹群關系只熱衷在同鄉、同學這些對象上。”

“泊州在雲邑的人也會找你吧?”蘇可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