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升遷風暴(第7/17頁)

蘇一瑋歷來就是這樣,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他很快召集了一個有關招商引資的專門會議,在以往的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又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準備親自掛帥,前赴珠江三角洲招商引資。

當然,像這樣的大事他必須要給關天宇匯報的。蘇一瑋非常清楚,自己現在剛剛當了代市長,凡事一定要找他多匯報,多請示,即使你的工作幹得再好,成績再突出,如果市委書記對你有看法了,代市長前面的那個“代”字怕是很難去掉了。人心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尊重他,他也會尊重你的。過去,王天壽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好多事不與市委溝通,擅自做主,到頭來,有了成績是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有了失誤你一個人承擔。前車之鑒,他不能犯類似的錯誤,況且,現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硬,即使硬了,也要注意策略,決不能像王天壽那樣太張狂。

他來到了市委。自從他成了市委的副書記兼代市長之後,每次登上市委大樓高高的台階時,心裏就充滿了自豪感,仿佛有了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頭就比過去仰得更高了,腰板也挺得越直了。一些來這裏辦事的官員們看到他,遠遠地跑來向他打招呼。他從他們那一張張卑微的笑容裏,從他們那略微前傾的或瘦或胖的形體上,看到了他們的謙遜,也看到了權力的等級。

蘇一瑋自從暫時負責政府工作到當上代市長,由於工作的關系,他到關天宇的辦公室來得比過去勤了,也沒有過去那麽拘謹了。而關於宇也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他只紋絲不動地坐在大台板桌後面,居高臨下地看著對面沙發上的蘇一瑋,或聽取他的匯報,或者向他做指示。現在卻不同了,他招呼蘇一瑋坐下之後,也很隨和地坐在了蘇一瑋旁邊的沙發上,由過去的高高在上變成了促膝而談。這一細微的變化自然使蘇一瑋感到非常溫暖和親切。蘇一瑋把招商引資的打算一一向關天宇做了匯報,末了說:“不知道這樣做行不行?還望書記指示。”

關天宇聽完匯報說:“我這個人一貫不贊成走形式圖花樣,搞什麽所謂的政績,只要能紮紮實實地為老百姓做點實事,比什麽都強。我們招商引資搞了多年,年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扯旗放炮的搞了不少花樣,並沒有引來多少資金。你有新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但是,有一條,你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絕不能再放空炮,更不能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搞成吃吃喝喝拉關系串門子的庸俗交易。如果你能保證做到這一點我積極支持你,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也不必勉強。”

蘇一瑋聽完,心裏吃了一驚。過去只知關天宇剛正不阿,說話比較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今日一談,果然如此。雖說他的話不多,卻也擊中了事情的要害,好在他早就有了思想準備,且已成竹在胸。蘇一瑋之所以選擇了珠江三角洲的海濱市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是因為海濱市的市長劉信明是他老同學。3年前他們曾在中央黨校一起學習過,兩個人的思想觀念很相似,在許多問題上頗有共識,關系處得相對好些。劉信明多次邀請他去海濱市,因為他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所以謝絕了。這次,他主動提出來要去推薦產品,招商引資,老同學自然滿心喜歡,答應說歡迎他們隨時光臨海濱,並向他提供了另一個信息,就是海濱那邊勞動力極缺,如果西川勞動力過剩,可以給他們那輸入一些。這一點也正是蘇一瑋期望的,如果能消化一批過剩勞動力,無疑也是一件好事。有了這樣的前提,蘇一瑋的底氣當然足了很多,就把他與海濱市市長的關系,以及對方答應接受勞動力的事向關天宇說了一遍。

關天宇這才高興地說:“好!這就好!輸送勞動力也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方法,沒想到一瑋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你就放心去幹,只要是有利於西川市的經濟發展,有利於老百姓利益的事,我就積極支持你。”

蘇一瑋聽了自是滿心喜歡,就說:“謝謝關書記的支持,以後還望書記多多指教。”

關天宇就笑了說:“哪裏那麽多指教?以後多協商,多溝通,盡量避免失誤就是了。對了,你們打算什麽時候動身?”

蘇一瑋說:“如果再沒有別的事,我們準備月底出發。”

關天宇哦了一聲說:“還來得及,來得及。在你走之前,我們定個時間,開一次常務會,還有一批幹部需要調整,壓了好長時間,搞得人心惶惶的,早一點討論決定了也好安定人心。你看你還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可以一並提到會議上來。”

蘇一瑋聽了當然高興,從關書記對他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西川的權力重心已經開始向他傾斜。對於人事安排,他早就有了自己的計劃與打算,他最初的想法是讓趙守禮來頂替李家昌當政府秘書長,然後把李家昌調到政協去當副主席,或者給他一個政府副地級調研員的位子。但沒有想到的是,自從他全面負責政府工作後,李家昌對他的工作特別支持,也暗中幫了他不少忙。人心都是肉長的,既然他對我有義,我也不能對他無情。況且,不管是誰,只要是人才,只要能為我所用,就沒有必要排斥他,更沒有必要把他推向對立面。當然,這裏面也有一個問題,不動李家昌,怎麽安排趙守禮?雖說趙守禮從沒有向他提說過要當秘書長之事,但是,他的心裏非常清楚,趙守禮沒提並不是說不想,他鞍前馬後地跟了自己這麽多年,還不是為了有個好前途?他不提,是不好提。你不為他想,那是你的問題。他知道,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不是他真正大動幹部的時候,要是需要調整,也只是微調,只能等自己的位子坐穩了,才好按自己的意願用自己想用的人,否則,只能適得其反。想到這裏,便試探性地說:“人事上,還是以書記的意見為主。我這裏也沒有特別需要調整的,只是覺得氣象局章士元同志的工作不夠得力,比如這次沙塵暴的預測工作做得很不及時,如果預測準確,通知及時,預防措施得力,起碼也會減少一些損失。書記是不是可以考慮做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