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升遷風暴(第6/17頁)

現在,有了這盤錄像帶,他底氣足了許多,他打電話叫來了楊明山,他沒有理由不讓楊明山看,更沒有理由不讓楊明山知道。如果再能錄上幾盤同樣的帶子,擺放到一起,蘇一瑋就是渾身長滿嘴也說不清楚了。

他猜想衛國華答應他的邀請,一定是因為看過了帶子,並且對帶子裏的內容很感興趣。不管怎樣,他決定訂一家上档次的酒店,好好感謝一下這位貴人。他問楊明山:“訂哪家飯店好?”楊明山顯然也很高興,就說:“訂不夜城吧,我和衛書記去過,那裏不錯,也比較安靜。”

晴雨表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似乎成了中國官場的一種普遍現象。究其原因,無非有兩種心態,一是新官們總想幹出一些與前任領導不一樣的政績來,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要比上一位領導強,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二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也隱含了某種征服欲和控制欲,就是想通過手中無形的權力,把個人的意志轉化為某種社會意志,或者變成一種行為規則,以此來約束和影響他人,實現個人的人生抱負與理想。蘇一瑋當然也不例外,也想燒他幾把火,以此證明他的能力和水平,為下一屆人代會選舉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礎。

蘇一瑋最想燒的一把火就是招商引資。他知道,現在招商引資已經泛濫成災了,這一名詞幾乎成了各級各屆政府的口頭禪,無論是鄉裏還是縣裏,市裏還是省城,莫不如是。各級各屆政府匯報起成績來總是頭頭是道,說起招商引資的數額大得驚人,但是實際上情況根本不是這樣的,合同簽了好多,到頭來真正落實的沒有多少。西川市也是這樣,年年招商,年年引資,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引來的資金並不多,其原因除了這裏的投資環境不好,決定了招商引資的層次不會太高外,更主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太保守,條條框框限制太多,都想從中榨些油水,致使好多外來企業根沒有紮穩就被壓垮了,還有哪家企業肯到這裏來?也有一些商家雖說也有合作意向,但是,當他們親臨西川一考察,覺得在這樣一個投資環境下得到這麽一點優惠政策真是劃不來,說是回去考慮考慮,回去之後,就杳無音訊了。

蘇一瑋早就看不慣這種現象,也想改一改,但是,要想改變一把手做出的決策談何容易?現在,他終於有了平台,想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更想為西川市的經濟大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蘇一瑋準備放的第二把火就是要“燒”掉公車,遏制屁股底下的腐敗。這幾年,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一些單位領導者不求進取,只求享樂,單位與單位不是比工作,比政績,而是比誰的屁股底下坐得豪華。每個單位不斷添車,不斷添司機,再加上公車私用現象越來越嚴重,尤其到了雙休日和節假日,公車就成了私人旅遊的交通工具,一些有權控制公車者便遠到省城,近到周邊的縣市去遊玩。市政府為遏制這一現象想過不少辦法,采取過不少措施,但是效果甚微。蘇一瑋早就提出過要實行公車改革,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除了副市長劉東陽積極支持外,別的人都不響應,最終因為市長辦公會意見不一致沒有獲得通過。蘇一瑋知道,意見不一致主要是王天壽不太贊成,一把手的態度往往是一些重大決策的關鍵,他的明朗與否就像是掛在墻上的晴雨表,直接影響著其他人的態度。當然,他也非常清楚,公車改革勢必要觸及到一些實權派的切身利益,如果沒有大氣魄,如果自己有什麽把柄被人抓住,你就沒有勇氣去觸及別人的利益。現在,當他有了決定權的時候,他就要付諸行動,以此證明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第三把火,要修建一批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或曰安居工程,滿足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居住問題。城市人現在面臨著兩大經濟負擔,一是子女上學,二是住房。好多低收入家庭政府如果不給予適當補貼,僅憑現有的收入恐怕一輩子都難以住上樓房。蘇一瑋就是想改變這一現狀,讓困難戶有飯吃,也有房住。當然,要想一下改變是不可能的,他只有先啟動起來,通過融資的辦法,先修建一批,然後逐年修建,分期分批解決住房困難戶。

為了實施這一系列目標,蘇一瑋感到人的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就想來一次人事變動,重新配置和調整局級班子,起用自己信得過的有用之才。翻開中國歷史,凡是成大事業者,無不求賢若渴,嗜才如命。蕭何月夜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說得高一點,是英雄相惜,發現人才,起用人才;說小了,就是為鞏固自己的利益集團拉幫結派。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教導我們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要幹一番事業,手下沒有一批得力幹將是決然不行的。你要坐轎子,就必須有人給你擡轎子。現在充斥在局級領導崗位上的無能之輩太多了,而一些真正能幹事、會幹事的人卻因為不會曲意逢迎上不來,他就是想大膽地起用這樣一批人,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