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食堂開業第一天紀事(第5/5頁)

墩子金勇守在兩人身後。當一盆菜出鍋裝盆後,他就端著大盆到前台。

李大壯守在大木桶前面,眼光不離放在旁邊的鬧鐘。從木桶上灶到米飯成熟,時間是固定的,他並不需要爬到高灶台上去觀察,只要控制爐火,到時就可以蒸出一大桶香噴噴的米飯。

控制爐火以及時間需要技巧和經驗,李大壯絕對不會傳授給其他人,由其親自掌握。教會了徒弟餓死了老師,這在他們在這一行表現得特別明顯。

鬧鐘響起,李大壯跑到了廚房,道:“過來,擡飯桶。”

侯滄海、金勇、姜小軍、李大壯四個男人來到大灶前,由李大壯將粗繩子緊緊地套在木桶上,繩子上端插入用整根圓楠竹做成的擡杠。金勇和李大壯走上四步石梯子,站在灶台上,利用擡杠將大桶從灶上擡起。站在灶邊的侯滄海和姜小軍抓住套在木桶上的粗繩子,四人一起用力將木桶移動到灶台旁邊的推車上。

木桶連桶帶飯有三百多斤重,操作過程頗為危險,稍有不慎便會桶翻人傷。中午看到木桶起灶的過程,熊小梅被嚇得心驚膽戰,晚餐時就幹脆躲在前台不出來。

木桶擡下來,推到窗口。

熊小梅從庫房裏將錢箱拿出來,依次發給窗口服務人員。她又從後廚端出前任老板遺留下來的飯盤,免費提供給未帶餐具的學生。學生吃完飯以後,將飯盤放在桌上,由服務員收拾。這樣做將增加人力成本,但是能吸引不願意洗碗的學生,這是熊小梅和侯滄海商量的競爭策略之一。

熱菜、木桶飯端出來不久,學生如開了閘門的洪水一樣突然就湧了出來,遠比中午要多。他們也不排隊,蜂湧而至,無數只手伸進了窗口,報出一串串菜品組合。

侯滄海炒完菜後,為了提高效率,也加入前窗賣飯的隊伍。他是第一次站在前窗,最初幾分鐘,腦袋發昏,手忙腳亂,算賬超慢。經過半個小時折磨,他才漸漸適應了這份看似簡單的窗口工作。

學生慢慢減少,侯滄海終於可以喘口氣,這才發現全身衣服都濕透,如水洗過一般。以前母親周永利經常說“條條蛇都咬人,烏梢蛇不咬人都嚇人”,他很小就把這句話聽得爛熟,在這一刻突然發現窗口賣飯也是個技術活,並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

累是累點,低頭看著錢箱裏堆滿的大小鈔票,幸福感油然而生。在廚房裏做事,憑的是體力和技術,付出就有收獲,不用揣測領導心思,這讓侯滄海感到另一種輕松。

——晚上:哇,一千七百五十二塊,苦累後終於有了收獲

晚飯後,夫妻倆人在小廳清點全天收入。收來的錢堆了一桌子,有大量的一塊、五塊,也有許多一角、兩角,還有十來張紅色大鈔。兩人清點了半個多小時,還沒有清點完。

在清理鈔票時,侯滄海深有感觸地道:“食堂要賺錢,廚師最重要。以前我們不了解廚師這一行,是闖進這個領域的陌生人。陳東水平還不錯,據他說,郭加林入行早,年齡不大,名氣不小,手藝很好,比他強得多。所以,我們要把郭加林夫妻籠絡好,讓他們夫妻住出租房。”

杜玉榮才來時明確提出她和郭加林是夫妻,不能住在宿舍,希望能單獨為他們租一套房子。侯滄海和熊小梅考慮到成本,沒有立刻答應租房子,而是想找學校提供條件好一些的員工宿舍,把所有員工的住宿一並解決。

經過第一天實踐,他們深深知道廚師的重要性,也覺得每天流水不少,租房子的錢是小數。為了讓郭加林夫妻安心,準備到校外農戶租一個兩室一廳的小套間,用來安置郭加林和杜玉榮。

清點完當天總收入,不包括刷卡收入,不包括澡堂收入,總計一千七百五十二塊。

雖然成本還未核算出來,當天的毛收入仍然讓兩人異常興奮。侯滄海神情嚴肅地計算:“現在學生沒有到齊,以後肯定還要多。就算每天只有兩千毛收入,一月就有六萬,除掉工資和成本,兩三萬利潤跑不掉。”

這比最初預想要少,但仍然很多。

熊小梅最初做服裝店時曾經有過一段好日子,有了第一次實際經商經驗,她更加謹慎一些。

侯滄海信心十足地道:“我們現在人手不齊,主廚還沒有到,等到兵強馬壯之時,收入絕對比現在多。”

熊小梅細心地用皮筋將鈔票分類紮好。

厚厚鈔票讓灰暗的仕途夢想更加無了顏色。侯滄海走到小廳門外,望著滿天繁星,吼了一聲:“老子終於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