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鍵時刻,不添亂就是幫忙(第2/20頁)

打架事件之後,馬智琛倒沒什麽,他現在已經是官府的人,也不知古立德給他布置了什麽任務,每天除了睡覺,都在外面。馬家其他人,卻一致認為,這次的事,並能單純地看成是余海雲和馬智琛之間的沖突,而是整個洪江城對馬家的態度。甚至包括古立德要將民團收回去,他們也一樣認為,是包括余家在內的很多人在背後做了工作,這個工作,顯然是針對馬家的。

胡不來從馬家離開之後,馬占林、馬占坡以及馬智源等從後面出來。馬占坡立即對哥哥說:“哥,你不應該答應他,看他怎麽辦。”

馬占山說:“我能不答應他嗎?”

馬占林問:“為什麽不能?”

馬占山說:“在中國,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官府,排在最末一位的,永遠是商人。商人要想和官府鬥,那是雞蛋碰石頭。洪江這麽多商人,有錢有勢的不少,有幾個能夠成為洪江的龍頭老大?只有那些和官府接觸密切的人。想當一個純粹的商人,可以,但你永遠別想出人頭地。”

馬智源到底年輕一些,說話不太考慮後果,脫口而出:“那個胡師爺,就能代表官府?”

馬占山說:“你不要瞧不起官府的一個師爺。我聽說,這個胡師爺,原來是洪江城的一個混混兒。可這個世界,就是黑白顛倒。就算你賺再多的錢,你也只是一個末流的商人,如果你和官府有了關聯,就能雞犬升天。”

馬智能說:“我看到胡不來那個樣子,就惡心。”

馬占山說:“你在外面跑,山地走過不少,應該見過一種寄生藤吧?像胡師爺這種人,就是寄生藤。樹好,藤就好。樹不好,藤不一定完了,不過,它一定長不好。你不能得罪這棵藤,不是因為這棵藤有多麽了不起,而是因為他寄生的那棵樹了不起。”

“我看那些當官的,蠢材也很多。”老三馬智華說,“我就不明白,他們有什麽好怕的。”

馬占山說:“他們可能是蠢材,可他們是一個權力結構,不是他們多麽了不起,而是這個權力結構了不起,離開了權力結構,他們可能什麽都不是。但他們在一個權力結構體中,那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包括圍繞在這個權力結構周圍的師爺,都成了這種力量的一部分。商人卻無法形成這樣的結構,所以,商人永遠是一盤散沙,永遠都是鉤心鬥角。”

馬智華說:“難道你看不出來?他們就是想用這種名目搞錢。”

馬占山說:“我當然明白,我怎麽可能不明白?可是,你換個角度想一想,這沒什麽不好理解啊。這個世界,誰不是想著名目撈錢?社會如果有底線,人們就會想方設法在底線之上撈錢。社會如果沒有底線,人們撈錢的方法,也就可以完全沒有底線。”

馬智華對這句話感興趣,問父親:“那我們現在的社會,到底是有底線,還是沒有底線?”

“我們現在的社會,有什麽底線?”馬占山反問,“別的不說,就說這土匪橫行,這是有底線嗎?正因為沒有底線,土匪才從各處冒出來了。你以為這些人天生就是土匪?不是。他們之中,大多數是良民。就因為社會沒有底線,社會一旦失去了底線,最難過的,不是商人,而是最底層的民眾。他們如果做良民,就得逆來順受,任人宰割。和任人宰割相比,做土匪,會好得多。所以,他們選擇了做土匪。”

馬智華糊塗了:“這麽說,他們還應該是被同情的?”

“被同情或者不被同情,只在乎規則。”馬占山說,“如果站在非規則社會的角度看,他們不僅應該被同情,而且,他們應該被認同。相反,如果站在規則社會這個角度看,他們是規則的破壞者,一定不能為規則社會所接受,也一定要被規則社會鏟除。”

馬智能問:“那我們南下尋找仇人呢?如果我們真能報仇,那麽,我們是規則的,還是非規則的?”

馬占山看了看幾個孩子,說:“在一個有序的規則的社會,你對規則和規律了解越多,你就會生活得越好。相反,在一個無序的踐踏規則的社會,你對規則和規律了解越多,你就會生活得越糟,就會越痛苦。”

“我不明白。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了規則,那成什麽了?”馬智華和馬智琛的年齡接近,兩人的觀點也更接近。

馬智源說:“所謂社會規則,就是強者原則。誰強誰就是老大,誰強誰就是規則制定者。”

馬占山接道:“可以這麽說,盛世,政府是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亂世,人人都是規則,相反,政府倒成了政府規則的破壞者。在亂世,遵守規則者,反倒寸步難行,維護規則者,結局一定會很慘。”

馬占林說:“我們馬家,就是要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則行事,不管別人的什麽狗屁規則。誰對我們不好,我們就千倍萬倍地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