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激情的,驕躁的,混沌的(第4/4頁)

然而,綜合觀察這些級別不低的失足官員的人生,引發致危致命“混沌”的時刻,無不在他們成為“成功人士”之後。而成就成功人生的前半路,他們大多是激情洋溢、奮進向上的。在攀爬到一定高度,獲取了權力之後,他們就迅速滑向了驕躁和頹敗的後半路,並有朝一日在那裏徹底摔倒,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人們為此心痛,也為此迷惘。許多人為此煮心熬骨地調查研究,回答了無數的為什麽,又新生出了無數的為什麽,就是找不到一個清晰的、權威的結論。很多人把權力導致的人生悲劇,尋根為傳統文化的殘毒,歸結為現行體制的缺陷,甚至追究到人性中的欲望天性。在從事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這些問題,我都關注到了。我覺得這些思考都有必要,這些探討都有價值,這些結論或多或少都能沾邊。

然而,我們必須抱持辯證,著眼全面。有一個問題,我們無法避開:更多同僚的前半程,他們並無差別,可到了後半程,他們卻分道揚鑣,行走到不同的世界去了。少數的他們,和多數的他們,到底為什麽同途殊歸?他們在本質上有什麽不同呢?既然違法亂紀依然是龐大幹部隊伍中的極少數,我們怎能以這極少數樣本,去判斷整個群體背後的文化和體制,甚至人性的是非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問。

既然,我無法駕馭這麽宏大的命題,來觀照中國幹部群體的內心和發展,那我還是把目光,投回到我深度訪談過的這一小群黨的中高級官員的身上吧。也許我能對這個群體做一個簡單的描畫,哪怕是感性的!畢竟,我有了那麽多跟他們面對面促膝談心的日夜,我面對過他們急促或冷漠的呼吸,不屑或溫和的表情,放蕩的大笑或滂沱的眼淚;受他們的情緒感染過,對他們的言論思索過,對他們的行為惱火過,為他們的命運扼腕過,被他們尚存的良知感動過。我風雨兼程,追蹤了他們的軌跡;我夜以繼日,傾聽和記述著他們的許多,甚至一切經歷。也許,從此我更不能忽略他們,我會永遠記得他們,而且,努力地讓更多的人,記得他們,記得他們在來路上的覆轍。

對他們,我也只能借用一位偉大作家的句子,做一個感性的印象描寫。在我的案頭,放著我喜愛的作家村上春樹的著名作品《挪威的森林》,裏面有一段主人公渡邊評價朋友永澤的話,我想用在他們身上,談不上精確,但算得上精彩吧。

“他既具有令人贊嘆的高大精神,又是個無可救藥的世間俗物。他可以春風得意地率領眾人大步向前,而那顆心同時又在陰暗的泥淖裏孤獨地掙紮。一開始就有人察覺出他這種內在的矛盾,而更多的人卻對此視而不見,這實在令人費解。他也就背負著他的十字架,艱難地匍匐在人生的征途中,直到趴下。”

這,是不是一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