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我心觀轉即天意

張衍站在殿上,心下慢慢體悟玉簡之中所現一切。

這裏留下的記述,是關於成得真陽之後道路該往何處去,但其中卻並不見具體修煉之法。

真陽修士修持,可以稱之為心主之道,只要在自家氣機涵布之地,神意存想就可照入現世之中,簡單而言,就好比凡人口中那心想事成之能。

譬如先前之邪怪,就具備這般能耐。只其不過一縷氣機,所能影響的也不過是凡人和一些低輩修士,而真正大能,卻有無這等限礙。故從表面看去,只要抓拿而來的元氣足夠,那麽真陽修士幾可以做成任何事,也是因此,自這裏開始,修行之道再往上去,似就沒有任何固定成規,也無可以攀附的路徑了。從玉簡上來看,唯有窺破執障,辨觀天道,方能常用大利,使那諸空見我。

不過這裏不過是闡明大致道義,點出了下一步所往之途,可到底要如何做,並沒有任何詳述,就只能靠自己去參悟了。

張衍一眼看出,不管下來要如何修持,根本還是在於元氣,他雖有元氣之海為依托,不虞資糧缺失,但從這個方面來看,也僅能維持眼下修持,要想提升功行,往上境登攀,光憑這些恐怕是不夠的,機緣應當在外,而不是自內而求。

傅青名曾言,要有此求,就需著落在布須天內,但是這麽做就無可避免要和那些先天妖魔起沖突了。他沉吟一下,並沒有急著下結論,而是轉首看了一眼,又踱步到了另一邊,翻看起這裏的玉冊來。

這一卷一入手,他不禁一挑眉,這裏講得同樣與修持法門有關,但是講述了卻是修行入了岔路而引發的諸多後果。

真陽修士可令萬事萬物隨心而轉,可以想見,久處此境之中,大多會失卻對天地的敬畏之心。

可如此一來,便會雜念頻生,每過許久,就會有氣機得了靈性,顯化於世間,其往往以惡穢居多,行事也是肆無忌憚。

要是在自家地界上,就算卻給下面人帶來無窮災劫,那也無人會來理會,可一旦招惹到同輩,那就不是簡簡單單可以解決的,甚至有可能引發雙方爭鬥。

看到這裏,他不覺點頭,也難怪傅青名反復告誡,在成就真陽時心思念頭一定要正,想來其也是遇到過這等問題。

玉簡中既然提到了這等事,那麽想必是會有解決之法的,他把思緒收回,繼續往後看了下去。

按其上所述,這些分身本是由修士氣機生來,若在外間種下的所有因果禍端,那麽最後或多或少都會牽累到正身,初時還不覺什麽,可到後來,會越積越多,此輩功行也會越來越高,所以必須及時斬殺。

但斬殺氣機化身仍是不夠,這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故是到此可行一法,那便是斬殺思妄心欲,步入無情之道。如此一念不存,一念不想,徹底絕去氣機外顯之源頭,只有遇到符合自身利益之事才會去做。

張衍想了想,這與洞天之時殺去自身凡心有幾分相似,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不過做得更為極端,這可以說是之前修道途中便已留存下來的隱患,除非毀去重來,否則無法真正將之根絕了。

他並不想走這條路,一來他每一步都是行到極致,在成就真陽時雜念更是幾至於無,就算化身也只得一具,還與正身同心同意,猶如師長之於後輩,是以並不存在這等問題。

二來看似斬情之法解決了所有問題,不用再擔心白白牽扯進無端因果之中,但修道人本就是為了求得超脫,要連自身情志都是盡數舍去了,那也算不得是本來之我了,便是得道,充其量不過大道之下一玩偶耳。

他搖了搖頭,見下面還有其他論述,便就舍過了這一節,繼續往下看。

這裏提及的是另一個解決之法,那便是利用分身,反過來令其為正身謀利,進一步還可挑動分身彼此爭鬥,那麽就可將之掌握在一個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自己也無需再去走那無情之道。

說得是很不錯,但要真要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途中也不允許出得任何差錯,甚至有你想象不到的問題出現,最為現實的,萬一在這過程中遇到外敵,或是敵手就是利用這一點來針對你,那麽內憂外患一齊到來,弄個不好,就有可能因此覆亡。相比起來,選擇無情之道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一勞永逸解決了問題。

張衍笑了一笑,這法門盡管有許多弊端,但有得必失有所得,到底何者為上,不是那親身經歷之人,終究難以評判。

而這裏有關可能遇到的種種礙難,都是留下應對之法,記述也很是詳細,如無意外,應是過去某位同輩留下來的心得體悟,且能被收錄在此,想來與太冥祖師或者門下弟子有些淵源。

只是他照此感應片刻,卻沒有其半分存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