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北海兵戈起煙塵(第3/3頁)

後帝乙遊於禦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因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托梁換柱,力大無比,威震群臣。帝乙心甚喜,自認壽王可震懾八方,重振殷商之大業。暗使人將其意現於大臣。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啟等大臣共三十余人上本立東宮,帝乙復聚群臣商議。眾臣盡知其意,盡道壽王之好處,故立季子壽王為太子。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與太師聞仲,群臣隨即擁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

於是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大甲六十余萬,兵精糧足,威震天下。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元配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後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

紂王坐享太平,得先王之基業,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這紂王得了王位,卻是帝乙失了算計。其時大商雖然稱得上強盛,但畢竟連年用兵,雖然經幾代君主勵精圖治,但終是未曾緩過氣來。就如同大病初愈的巨人一般,還得調養一番才是。

若是微子啟,微子衍兩個,定然以仁德治天下,天下自然大治。可紂王哪裏是那守成之主?他既有勇力,自然不甘於寂寞,少不得再動兵戈。

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

紂王聞報大怒,便欲親征。時有太師聞仲在側,聞言暗驚。你道為何?蓋因北海一地,雖然民風剽悍,但也不是那種不服王化之人。怎地突然反叛?更何況那袁福通也不是狂妄自大之輩,他也該知自己的實力,怎地會如此不智?

聞仲乃是截教高徒,自然聽說過封神之戰,雖知道地不完全,但也多少聽到點風聲。他立時出班,將事情攬將下來,掛帥出征。

身在局中,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苦楚。有道是無欲則剛,可主角能做到無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