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杜閔(第2/8頁)

“京城外?”成親王道,“那只有讓他回寒州了。不過皇上正在前方開戰,要他回去省親,必遭人非議,他定不會從命出京。”

一時說得趙師爺也十分為難,想到霍炎從未領過正經差事,要派他外省辦事,只怕閣臣嫌他年輕不讓去。

兩人一籌莫展,正商量間,王府小廝來問:“王爺,說好了明兒個要去上江,是坐船還是騎馬?”

“騎馬去。”成親王覺得頭痛不已,“事情都趕在一塊兒了。去宮裏,把北邊隨駕太監遞來的折子拿過來,明日帶給太後看。”他回頭又對趙師爺道,“一個霍炎,什麽了不得的人物。他們盯著這個不放,是存心給我下絆子。你叫步之告訴東邊來使,我這裏正想別的蔽人耳目的法子,務必勸動他們繼續西進。”

“是。”

成親王夜裏不住思量,難以入眠,披上衣服起身,身邊的側妃迷迷糊糊也醒了,問道:“王爺哪裏去?叫人進來麽?”

“不必。你睡你的。”

成親王走到外屋,值夜的小廝已爬起身。

“請趙師爺過來說話。”成親王道,“我在園子裏等他。”

小廝們忙匆匆地去將亭子的碧紗支起來,先熏香趕盡了蚊子,才請成親王入座。

“把新釀得的梅酒用冰鎮一鎮。”成親王賞了座位給趙師爺,吩咐道。

這時候月兒已近圓了,輝光如水,遠遠的能聞蛙鳴陣陣。甜滋滋的冰酒入喉,成親王搖著扇子,愜意地籲了口氣。

“說起來還是霍炎的事。”成親王道,“東邊的人為什麽盯著他不放,存心給我出難題?”

“以學生所見,”趙師爺微笑,“其意並不在霍炎。”

似乎說到了成親王的心意上,年輕的親王揚起面龐,呵呵地笑了起來,“師爺也覺得?”

“當是為了試探王爺。”趙師爺道,“此事於兩家都是幹系重大,利益無窮。王爺若不由分說將霍炎殺了,便知王爺急不可耐。對他們來說,討價還價的余地也大了。”

“我急?”成親王冷笑,“急的是杜桓父子吧。”

“正是的。皇上北伐,朝廷空虛,正是他們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幾個月他們與於大人來往頻頻,已露浮躁之相。王爺穩坐京師,是他們求上門來,王爺何必遷就他們。”

“說得好。”成親王道,“今天要你寫的信可發出去了麽?”

“尚未。學生覺得有待商榷,正要次日再問王爺呢。”

“那就這麽寫,”成親王道,“霍炎我是絕對不會殺的,要拔除皇帝的耳目,固然不錯,但是皇帝的耳目何其之多,除之不盡。倘若東王心有顧忌,不敢西顧,那便請回。我這裏雖京師一隅,卻自有逍遙自在的好處。就算想成大事,也須和有魄力為之的英雄共襄共舉。請東王來使自己看著辦吧。”

“就是如此。”趙師爺撫掌大笑,“學生這就修書。”

“夜著實深了。”成親王透過紗櫥,望著朦朧的天色,“明天吧。”

因這一晚長談,成親王次日再沒有精神騎馬,命人備下輕車,睡了一路。到了上江行宮,已精神抖擻,跪拜大禮行得瀟灑漂亮。

太後指著他對洪司言笑道:“看看,準是遇上高興事了。”

“雖然不是高興事,但也差不多。”成親王笑道,“皇上大兵北進了。兒臣聽著極是振奮。”

“你自然是振奮了。想想你哥哥又在吃什麽苦。”太後嗔道,“吉祥的折子帶過來了麽?”

“帶過來了。”成親王自懷中取出黃皮折子奉給太後。

太後看了一遍,嘆道:“樣樣都好,就是睡得晚。京裏的折子節略加上軍報,總要批到深夜呢。”

“那是太辛苦了。”洪司言也嘆了口氣,“皇上眼前都是些什麽人哪?怎麽沒有人分憂?”

成親王心中一動,道:“皇上極依賴的不過就是一個辟邪,其他帶過去的人,只得兩個中書舍人。平時京裏辦差就忙不過來了,人手似乎是少了些。”

“那再多加兩個人。”太後把折子放在茶幾上,“有誰是皇上用慣的,就遣過去。雖說是文臣,這個時候卻都要效力,不拘是誰,都可以。”

“是。”成親王笑道,“母後給個懿旨吧。兒子調動人手到軍前,皇帝哥哥會說我擅做主張。”

“說的在理。”太後道,“就說是我的口諭。”

“是。”成親王笑了。

太後看著他心滿意足地離去,扭頭問洪司言道:“怎麽覺著上了他的當似的?”

“主子這麽說,奴婢看著有些象。”

“搞什麽花樣呢?”太後低頭想了想,“他這是看不慣京裏哪個人,忙不叠地要往北打發?”

“就是內閣裏辦差的中書舍人吧。”洪司言道,“不過,聽說小親王和他們交情都不錯。尤其是前一科的探花霍炎,和皇上、小親王兄弟都走得近,經常出入親王府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