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第2/12頁)

韋小寶吃了一驚,擡頭看時,見有三個紅衣喇嘛,正在向著他指指點點的說笑。韋小寶臉上一紅,一時之間,只道自己心事給他們看穿了,堂堂清涼寺的大方丈,卻在荒山無人之處,想著要抓住一個美麗姑娘,實在也太丟臉,當即回頭便走。

轉過一條山道,迎面又過來幾個喇嘛。五台山上喇嘛廟甚多,韋小寶也不以為意,只是有了適才之事,不願和他們正面相對,轉過了頭,假意觀賞風景,任由那幾名喇嘛從身後走過。只聽得一名喇嘛說道:“上頭法旨,要咱們無論如何在今日午時之前,趕上五台山,真是急如星火,可是上得山來,什麽玩意兒都沒有。那不是開玩笑麽?”另一名喇嘛道:“上頭這樣安排,總有道理的。你舍不得大同城裏那小娘兒,是不是?”

韋小寶聽了也不在意,對他們反而心生好感,心道:“這些喇嘛喝酒逛窯子,倒不假正經。老子真要出家,寧可做喇嘛,不做和尚。”

回到清涼寺,只見澄通候在山門口,一見到他,立即迎了上來,低聲道:“師叔,我看情形有些不大對頭。”韋小寶見他臉色鄭重,忙問:“怎麽?”

澄通招招手,和他沿著石級,走上寺側的一個小峰。韋小寶一瞥眼間,只見南邊一團團的無數黃點,凝神看去,那些黃點原來都是身穿黃衣的喇嘛,沒有一千,也有九百,三五成群,分布於樹叢山石之間。韋小寶嚇了一跳,道:“這許多喇嘛,幹什麽哪?”澄通向西一指,道:“那邊還有。”韋小寶轉眼向西,果然也是成千喇嘛,一堆堆的或坐或立。日光自東向西照來,白光閃爍,眾喇嘛身上都帶著兵刃。韋小寶更是吃驚,道:“他們帶著兵刃,莫非……莫非……”眼望澄通。澄通緩緩點頭,說道:“師侄猜想,也是如此。”

韋小寶轉向北方、東方望去,每一邊都有數百名喇嘛,再細加觀看,但見喇嘛群中有些披了深黃袈裟,自是一隊隊的首領了。韋小寶道:“他奶奶的,至少有四五千人。”澄通道:“一百二十五名首領,一共是三千二百零八十名喇嘛。”韋小寶贊道:“真有你的,數得這麽清清楚楚。”澄通道:“那怎麽辦?”

韋小寶無言可答。遇上面對面的難事,撒謊騙人,溜之大吉,自是拿手好戲,現今對方調集三千余眾,團團圍困,顯然一切籌劃周詳,如何對付,那可半點主意也沒有了,聽澄通這麽問,也問:“那怎麽辦?”

澄通道:“瞧對方之意,自是想擄劫行癡大師,多半要等到晚間,四方合圍進攻。”韋小寶道:“幹麽現下不進攻?”澄通道:“五台山上,喇嘛的黃廟和咱們中原釋氏的青廟向來和好。咱們青廟廟多僧多,台頂十大廟,台外十大廟。黃廟的喇嘛雖然霸道,卻也不敢欺壓。倘若日間明攻,勢必引起各青廟的聲援。”

韋小寶道:“那麽咱們立刻派人出去,通知各青廟的住持,請他們大派和尚,大夥兒跟眾喇嘛決一死戰,有分教:五台山和尚鏖兵,青廟僧大戰喇嘛。”

澄通搖頭道:“五台山各青廟中的僧人,十之八九不會武功,就是會武的,功夫也都平平,沒聽說有什麽好手。”韋小寶道:“那麽他們是不肯來援手的了?”澄通道:“赴援的也不會沒有,只怕是徒然送了性命而已。”韋小寶道:“難道咱們就此投降?”他鬥志向來不堅,打不過就想投降。澄通道:“咱們投降不打緊,行癡大師勢必給他們擄了去。”

韋小寶尋思:“行癡大師的身份,不知少林群僧是否知悉。”問道:“他們大舉前來擄劫行癡大師,到底是什麽用意?數月之前就曾來過一次,幸得眾位好朋友將他們嚇退。這一次來的人數卻多得多了。”澄通沉吟道:“行癡大師定是大有來歷之人,不是牽涉到中原武林的興衰,便與青廟黃廟之爭有重大關連。此中原由,澄心師兄沒說起過。師叔既然不知,我們更加不知道了。”

韋小寶想起身上懷有皇帝親筆禦劄,可以調遣文武官員,說道:“眼下事情緊急,我們少林僧武功雖高,可是寡不敵眾,三十七個和尚,怎敵得過他三千多名喇嘛?我須得立刻下山求救。”澄通道:“只怕遠水救不著近火。”韋小寶道:“那麽咱們護送行癡大師,沖了出去。”澄通點頭道:“看來只有這個法子。咱們三十七名少林僧,再加上師叔的僮兒,要抵擋三千多名喇嘛,那是萬萬不能,但要從空隙中沖出,卻也不是什麽難事。”韋小寶道:“就只怕行癡大師和他師父玉林大師不肯,他們說生死都是一般,逃不逃也沒什麽分別。”澄通皺眉道:“這就須請師叔勸上一勸。”

韋小寶搖頭道:“勸服行癡大師,還有法子,要勸那玉林老和尚,老子可是服輸啦,這叫做老鼠拉烏龜,沒下嘴的地方。”向下望去,只見一群群喇嘛散坐各處,似乎雜亂無章,卻又分布均勻,上山下山的通道上更是人數眾多,眼見天色一黑,這三千喇嘛一湧而上,清涼寺中的和尚只有大叫“我佛慈悲”的份兒,心想:“他媽的,老子做什麽和尚,倘若做了喇嘛,這當兒豈不是得意洋洋,用不著擔半點心事?平時吃肉逛窯子,還不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