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娘子步步下蛋(第2/5頁)

酒糟鼻子,大約是楊武舉五服以外遠房遠支。不然的話,當天是好日子,早應該在楊武舉家裏,幫忙照料。還有工夫,陪著朋友在曼陀羅軒幫吃幫喝,說閑白兒嗎,這時被眾人包圍著,正苦無話可對,忽聽得山腳鼓樂之聲,細吹細打地響上山來,頓時直著嗓子大喊大嚷道:“諸位快瞧,楊大舉人上山迎親來了。”這一嚷,果然有效,曼陀羅軒內的酒客茶客,呼地一聲,一窩蜂擠出茶館外面,迎在山道上,等候迎親的喜仗到來。獨有兩個雄壯大漢,依然紋風不動,坐在軒內酒座上,淺斟低酌,悄悄談話。山腳下樹林裏轉出四面彩旗,迎風舒卷,緩緩地湧上山來。旗後十幾名披紅插花的鼓吹手,吹手身後,一對對的垂發繡衣童子,分執提爐宮燈寶扇之類。前隊過去後面又是兩面麟鳳呈祥的五彩錦旗,引著一匹雪白川馬,雕鞍鮮明,鸞鈴徐引,馬上穩坐著一個劍眉虎目、面如冠玉的楊大舉人,披著一身大紅喜服,配著雪白的駿馬,紅白相映,益顯得新郎器宇軒昂,不同凡俗。

新郎馬後,便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的一乘花轎,轎後又是一隊十番細樂,吹笙按笛,一路奏著“齊天樂”的曲子。後面一群牽羊擔酒、挑盒夾包的楊府下人,個個衣履鮮明,喜氣揚揚。這一大隊親迎喜仗,從山腳排到山腰,足有半裏路長,山上山下,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們。馬上新郎,經過曼陀羅軒時,有許多本地茶客酒客,都認得楊武舉的,便擁在道旁,齊聲道喜。這時新郎不能下馬,只好在馬上含笑拱手。這當口,新郎在馬上一眼瞥見曼陀羅軒茶廊內,立著兩個漢子,有點異樣,被眾人一陣纏繞,只瞥了一眼,人已跟著隊仗走過,也就忽略過去。

曼陀羅軒茶館內一般看熱鬧的人們,有許多遊手好閑的,會了賬,跟著親迎的喜仗,趕上山去。大家以為和尚嫁女兒,新娘子定在烏尤寺內上轎的了。和尚寺跑出新娘子來,真是天字第一號奇聞,哪知眾人猜想的滿錯了。親迎的喜仗,並不進烏尤寺,卻從寺後繞了過去。在寺後不遠所在,一條小徑,穿過一片松林,在一處突兀的懸崖上面,蓋著極精致幽雅的一座小樓,樓外圈著短短石墻,墻上碧油油的朱藤翠葉,遮沒了墻身,裏面靜悄悄的不像辦喜事樣子。親迎隊仗,在墻外草地上吹打了一陣,只新郎跳下馬來,領著花轎擡進門去。其余的人,都在門外候著。沒有多大工夫,花轎擡出門來時,後面另有一乘小轎,跟著走。轎一出門,新郎出來跳上馬背,立時鼓樂齊奏,吹吹打打地下山了。看熱鬧的人們,既沒有瞧見新娘子是甚樣子,也沒有瞧見新娘子家裏的人。花轎出門時,探頭往裏瞧,嫁女兒的破山大師,似乎也沒有露面。有幾個好事的,拉著楊家管事的探問。

管事的只微笑不答。問急了,手指著這座小樓笑道:“這座小樓是我家相公從前讀書之處,連這座樓,還是我們楊家的,你還打聽怎的。”在管事的,以為這幾句話,答得要言不煩,包括一切了。在問話的人,一發弄得莫名其妙。滿腹懷疑地又跟著親迎隊仗下山,回到曼陀羅軒茶館內,三三兩兩,議論紛紛,一發把這档事,當作奇聞了。

這天夜裏,嘉定城內首戶楊武舉家中,張燈結彩,賀客盈門,一番富麗輝煌的氣象。在嘉定城內,也只有像楊武舉這樣富戶,才能這樣鋪張。

最奇怪的是,這許多賀客裏面不論近親遠眷,知道這頭親事底細的,沒有幾個。接到楊家的喜帖,才知楊武舉在今天結婚了,因為喜帖發得日子太近,想送點出色的賀禮,都趕辦不及,所以這般賀客裏面,大半和曼陀羅軒的茶客差不多。只知道楊武舉娶的是有本領的雪衣娘,老丈人是烏尤寺高僧破山方丈,眾人都不知破山大師來歷,只奇怪破山和尚戒律精嚴,怎會憑空鉆出個女兒來,和楊家怎會結成親事,人人肚裏有一連串疑問,到楊家賀喜的,沒有一個不在暗地打聽,無奈楊家上上下下,能夠說出這頭親事內情來的,實在不多,大家都說,這頭親事,除出新郎本人以外,只有楊武舉母親,楊老太太一個人徹底明白了,男女賀客人人想抓個機會一問楊老太太,或者楊武舉本人,無奈賀客一班去,一班來,楊老太太和楊武舉,哪有工夫長篇大套地細談細講,所以內外男女賀客們,一個個肚子裏都悶著這档事。

大家肚子裏悶著這档事,一聽到花轎到門,大廳上立時人山人海,要瞧一瞧這位雪衣娘,怎樣的一個姑娘,無奈陰陽先生撿定了交拜的時辰,花轎擱在廳上,轎門兀是緊閉,好容易到了吉時,禮生高贊“降輿”,滿廳的眼光,集中花轎的門,門是開了,新娘子已和新郎並肩站在紅氈上了,無奈看到的,只是新娘子身上的鳳冠霞帔,鳳冠前面,長長的一塊紅巾遮著面孔,好像一座山似的,隔開了眾人眼光,好容易等得交拜禮成,送入洞房,不料女客們,近水樓台先得月,布置得天宮似的幾間洞房,早被女客們擠得風雨不透,有不少落後的女客們,沒有擠進房去,還在房外等著,想遇缺即補,男客們一瞧這樣情形,只好吐舌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