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不速之客(第5/11頁)

誰知他們這次一別,竟成永訣。三年後,公孫宏為掃平太湖上一夥水寇,不幸身亡,臨死之前,向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公孫不見說出這一件內疚不安之事。

當公孫家舉辦喪事之時;解蕪卻帶著一個二歲多的孩子前來吊祭,悲哭靈前,哭得比公孫家的人更悲痛傷心,淚中帶血。

所有公孫家的人看了都感到愕異,這女子是誰?怎麽與逝去的莊主感情這般的深厚?只有莊主老夫人和少莊主公孫不見心下暗暗明白,這恐怕是公孫宏臨死時所說的那位江湖女子了?她身邊的孩子又是誰?公孫老夫人將解蕪請到內室盤問,一問之下,果然是自己丈夫所說的江湖女子,孩子也是公孫宏留下韻骨肉。這一下,公孫老夫人為難了,公孫世家,不但在江南極有地位,也在中原武林頗有聲譽,從來沒有在江湖上幹過傷風敗俗的事,做過見不得人的事,這事要是傳了出去,武林中人怎樣看公孫世家?解蕪說:“夫人,請放心,也別為我母子倆擔心,錯在賣身,妾絕不會向外人說出去。”說完,便欲告辭而去。公孫老夫人說:“妹妹,老爺生前有負你母子兩人,一直內疚不安,我公孫家可不能再負你母子兩人了!這事雖不能對外揚言,但我怎麽也不能讓妹妹在外面飄泊了,再說孩子也是我公孫家的一根苗,公孫家更有責任將他撫養成人。妹妹,這樣吧。你先留下來,我會好好安排你母子兩人到一處住下。”解蕪不想給公孫家添麻煩,仍想離去,老夫人卻情深意切,再三勸說挽留,說怎麽也不讓她母子倆人在外面四處飄流。這樣,老夫人就在太湖邊上,充山之中購下這座幽靜的小庭院,讓她母子安心住下來,派了公孫家最忠實的仆人,明叔夫婦兩人伺候他們,結束了解蕪一生飄泊天涯的日子。

所以公孫不滅雖是公孫家的子弟,卻不是梅林山莊的成員,也不為外人知道。公孫不滅不會武功,並不是公孫家的人不願傳他武功,單是明叔夫婦,就有一身不錯的武功,要不,老夫人就不會派他們來伺候,保護解蕪母子。而公孫不滅母親,武功雖達不到一流,輕功卻不錯,在江湖上有飛燕子解蕪之稱,不然,她就殺不了嶽州惡霸雪恨。公孫不滅之所以不會武功,主要是他從小就體質不佳,多災多病痛,瘦得像只小猴子似的,想學也學不了。作為武林中人的目光看來,他根本生來就,不是學武的料,加上他生性也不願學,反而喜歡讀詩看書。解蕪為了兒子的體質日夜擔心,采集了一些藥材和購買一些稀有藥物,煮成武藥水,為他洗滌、浸泡。浸泡以後,便拍打他身上各處的經脈,打得他呱呱大哭。正所謂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頭。解蕪含淚的說:“孩子,忍些痛,為娘為了你今後能在江湖上經得起風雨折磨,受得起拷打,不得不這樣。”

解蕪拍打著孩子,有時連明叔夫婦也看得不忍,勸著:“少夫人,少爺還小,別再拍打他了,想少爺身子好,得慢慢來才是。”

“不這樣磨顧他,他這麽瘦弱,怎經得風刀雨劍?明叔,我心中有數。”

明叔夫婦是練武之人,看不出解蕪這樣拍打公孫不滅有什麽作用,便說:“少夫人,少爺是公孫家的人,在江湖上有誰敢欺負少爺的,那他們就不想活了!”

解蕪說:“明叔,我就想孩子別依仗公孫世家聲譽才能生存在世上,而是希望他自立做人。”

解蕪不但用藥水浸泡、拍打公孫不滅,而且在他五六歲時,就打發他上山砍柴割草,幹一些鄉下孩子所幹的事,讓他經受雨打風吹。同時還暗暗傳給了公孫不滅一篇心經,令他記硬背,然後教他依照,心經的吐納運氣之法,早晚勤學苦練,將氣運到被拍打的經脈上,醫治被拍打經脈的痛處。解蕪,將人間的母愛,全都灌注在兒子的身上了。公孫不滅從懂事起,一直練到15歲,瘦弱的身子漸漸硬胡、強健起來,但骨格仍是那麽精奇。雖然這樣,往往自己上山打柴割草不小心跌倒,掉下來,皮肉給劃傷、跌腫,卻不感到怎麽的痛苦。公孫不滅在五六歲時,母親叫他默默背誦這篇心經,他不知是什麽一回事,像唱月光光似的背誦。到了八九歲,他漸漸懂事了,感到這一篇心經,能令他不怕跌倒、摔打。他暗問母親:“媽媽,這是什麽心經?”

解蕪搖搖頭:“我也不知道,是一位老和尚傳給為娘的,叫為娘千萬別對人說,更不能暗傳給別人。”

“媽媽,他又怎麽傳給你的?”

“孩子!為娘沒有你這麽幸福,從小給人拐賣到一個賣藝的班子裏,被打罵、磨折是經常的事。——天,我給班主打得渾身是傷,跑了出來,坐在破廟裏痛哭,一個老和尚從破廟裏出來,問我什麽事?我一一哭訴。老和尚凝視了我一陣,說:“小施主!你我相見,也算有緣,待老納傳你一套心經,以後你就不怕給人摔打了!”這樣,他便傳給我這套心經,要我早晚勤學苦練,並叮囑我不得說出來,也不能再傳別人。果然,我練了幾個月之後,就不怕班主的摔打了,反而打過之後,感到氣力漸增。孩子!當時為娘才是一個12歲的女孩子,比你現在大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