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多事之冬(第6/9頁)

駱清幽掩嘴輕笑:“我贏了,敵人五千人馬全軍覆沒,且俘獲敵將許驚弦,要不要斬首示眾呢?”小弦哪肯認輸:“應該是許驚弦大將軍忽出奇兵,先圍殲敵兵一萬,再破圍而出。”

駱清幽啼笑皆非:“五千人對四萬人,你能沖得出去嗎?”小弦道:“就算我全軍覆沒,可是五千人換一萬人,也值得了。所以勝利的還是我!”

駱清幽故作驚一訝:“是誰大言不慚,要以一當十?兩軍交戰,重要的就是奪取最終的勝利,以弱勝強是你的本事,寡不敵眾卻非失敗的借口。”

小弦啞口無言,想了半天又反駁道:“不對不對。我們這樣紙上談兵算不得數。至少在時間上有誤差,我完全可以先打垮你的一萬人,然後從容撤兵,不會落在包圍裏。”說完,小弦又得意洋洋地補充一句,“這就叫兵貴神速。”

駱清幽微笑道:“我那一萬人只是誘餌,既然故意中伏,肯定會拖住你,不讓你有時間撤退。”

小弦急中生智:“這就要看雙方誰的情報精確了。我有扶搖,在天上可以看到你的大隊人馬移動,所以定會及時撤兵。”

駱清幽一怔,心想小弦說得也有道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絕非擺弄木人木馬那麽簡單,拘泥不化只能招致敗局。而小弦雖然強詞奪理地找出了雷鷹這個法寶,卻是說出了隨時偵察敵情、審時度勢的關鍵。他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想法,確也難能可貴,由此看來,日後的小弦,恐怕真會有一番成就!

小弦見駱清幽默然不語,只當是無力辯駁自己,拍掌大笑。

駱清幽忽然問道:“你為什麽要學兵法?若是天下太平無事,豈不是根本派不上用場?”

小弦振振有詞:“好男兒自當馬革裹屍。派不上用場不算什麽,但若是國家需要用人之際,卻不能為國出力,那才是大大不妙。所以現在就要學好兵法,日後才能有備無患。”

駱清幽看小弦說得一本正經,忍不住輕輕一笑:“要是你以後真的做了大將軍,功成名就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小弦脫口道:“我要先找寧徊風給爹爹報仇。”

駱清幽繼續發問:“報仇之後呢?你願意像明將軍那樣參與朝政,替天下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麽?”

小弦略一思索,正色道:“我覺得明將軍雖然大權在手,卻每日提防著什麽親王太子的,一點也不快樂,我才不要像他那樣。嗯,功成名就後當然要衣錦還鄉,我要重回清水小鎮,讓那些小夥伴看看我的威風,哈哈。”說著說著,小弦仿佛真的榮歸故裏一般,昂首挺胸,不可一世。

駱清幽緩緩道:“從前有一個書生,別無所長,只喜讀書,根本不管家中之事。有些鄰居經常接濟他,也有一些人十分看不起他。由於家裏太窮,不得不砍些柴禾去集市上賣,但即便是這樣,他在路上亦是念念有詞,背誦詩書不休,成為大家的笑柄。他的妻子覺得很難為情,就提醒他稍微收斂一些,可他不但不聽,反而背誦越來越大聲……”

小弦不料駱清幽會突然講起了故事,想她必有深意,靜靜傾聽,並不出言打擾。

駱清幽續道:“後來家中糧米漸盡,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他的妻子再也忍受不了,就想離開他。書生卻說:‘你不要著急,像我這麽有學問的人,一定會有出路。你已跟我苦了十幾年,要不了多久,就會享受榮華富貴……’他的妻子如何肯信,堅持要走。書生無奈,只好給妻子下了一紙休書,任憑妻子離他而去。

“過了幾年,書生流落到京城,皇帝十分賞識他的才華,拜他為官。書生在朝幾年,不但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還出謀獻策,平定了藩王叛亂。皇帝問他要什麽賞賜,書生別無所求,只想榮歸故裏,皇帝就同意了他的請求,拜他為家鄉縣郡的太守。

“書生衣錦還鄉,有意要在昔日鄰居面前擺一擺威風,下令讓故鄉的百姓修建新路新居,迎接新太守。途中正好看到妻子和新嫁的丈夫一起在修路,書生不忘舊情,立刻下轎把妻子一家接入太守府中安置下來。不但用最好的飯菜招待,而且還送了他們許多金銀,又特意找來當初給過自己恩惠的鄰居,以十倍的金銀酬謝。”

駱清幽講到這裏,望著小弦:“你覺得這個書生的做法好不好?

小弦點頭笑道:“很好啊。這個書生知恩圖報,以後我也要好好報答清水小鎮上那些對我關心的叔伯阿姨……”

駱清幽卻是一聲長嘆:“可是,書生的妻子卻想到,自己當初絕情離開書生,越想越是羞愧,終於有一天,上吊自盡了。”

“啊!”小弦大吃一驚,一時說不出話來。

駱清幽輕輕道:“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哪怕是以德報怨,卻未必能令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