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震動京華 驚傳梃擊案波翻大內 巧遇夜行人

玉羅刹罵聲:“虧他是個封疆大吏,膽子比芥子還小。”在卓仲廉身上拍了兩下,卓仲廉這才悠悠醒轉。玉羅刹從懷中取出一面令旗,擲給他道:“我把你的保鏢打發走了,現在還一個給你。”卓仲廉愕然不解,玉羅刹喝道:“你把這面令旗拿去,插在車上,陜西省內,沒人敢動你分毫,比你那個什麽武當派的保鏢要強得多!”卓仲廉大喜過望,慌忙收了令旗,正待叩謝,玉羅刹已和王照希走了。

王照希拆開嶽父的信一看,信的前半段是催他赴京迎親,後半段卻說:“京中武師,暗鬥極烈,尤以宮廷之內,險象環生,望賢婿速來,愚正有事相商也。”原來王照希的父親王嘉胤是個落第秀才,二十余年之前,在北京與名武師孟燦結為八拜之交,指腹為媒,結成親家。王照希七歲時,隨父回陜,此後兩家就沒見過。五六年前孟燦被朝廷聘為“慈慶宮”(太子所住的宮殿)的值殿武師,而王嘉胤也在陜北,成了綠林首領。王嘉胤知道了親家的消息,甚為惋惜,孟燦一向豪俠仗義,名重江湖,不知何故,卻會接受了王室的聘請。自孟燦做了值殿武師後,每年總有一兩次托江湖人物捎信給他,這次則是托武當派的一個弟子。王照希早十多天已知嶽父托有武當派的人帶信給他,初時還以為帶信的人是耿紹南,所以故意跟他結納,哪知卻是耿紹南的師兄。

且說王照希讀信之後,與玉羅刹告辭,匆匆赴京,在路上走了數月,到了京師,已是初春。那日大雪下得正緊,王照希自宣武門入城,忽見人頭簇擁,遠處有人鳴鑼呼喝,王照希好奇一問,旁邊有人說道:“客官,你不知麽?近日京城,鬧出一件極大的案件,許多官員都被牽連入內,今天連戶部侍郎卓繼賢也被推出午門斬首了。人說‘伴君如伴虎’果然不錯。卓侍郎聽說還是一個好官呢!”王照希聽說,吃了一驚,這卓侍郎正是卓仲廉的兒子,耿紹南替卓仲廉保鏢也是卓侍郎請他來的。怎的好端端卻被推出午門斬首?

王照希人極精靈,就近走上一家酒樓,聽人談論,不消多時,已知道案情原委。原來明神宗(即萬歷帝)朱翊鈞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常洛是皇後所生,次子常洵是寵妃鄭貴妃所生。鄭貴妃陰謀奪嫡,神宗遲遲不立太子。後來朝臣請立常洛為皇太子,封常洵為福王,封地在洛陽,常洵不肯出京受藩,朝臣又上奏催他出京。常洵出京後只一年(明萬歷四十三年),忽然有人執棗木棍打傷慈慶宮的守衛,直入前殿,始被捕獲。這案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明朝三大怪案之一“梃擊案”,一時鬧得滿城風雨,震動京華!

太子雖然沒有受傷,但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敢闖進宮殿,打傷衛士,這真是從所未有之事。尤其奇怪的是,那執棍闖宮的人,自稱鄭大混子,說話舉止,瘋瘋癲癲,太醫會診,也不敢斷定他有病無病。三司會審,要他供出主謀,他胡說八道,報了一大串大臣和宮中太監的名字,也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結果朝臣閹宦,皇親國戚,紛結黨羽,相互攻訐,神宗皇帝,又是個昏庸的人,毫無主意,今日聽這個朝臣的話,明日又聽那個閹宦的話,弄得牽連日廣,朝中人人自危。連卓繼賢那樣一個不好管閑事的官兒,也被牽連入內,竟然不加審訊,就把他推出午門斬首去了。

王照希明白了案情原委之後,暗暗嘆息,心想滿洲崛起東北,倭寇為患東南,而皇帝昏庸,朝中又是黨爭未已,這大明江山,恐怕也不會長久了。轉而又想:這樣也好,朱家無能,就讓我王家來管一管。折下酒樓,根據父親所給的京城地圖,一直尋至報子胡同,孟家門巷依稀記得,不料走進巷內,擡頭一看,猛吃一驚,孟家朱門深鎖,門外交叉貼了兩道封條,竟然是錦衣衛封的,門外還站有兩名魁梧漢子,顯然是宮中衛士。王照希哪敢停留,慌忙溜出胡同。心中驚疑不定,一路踱到天橋附近,再尋訪一位父執,也是京中頗有名氣的武師柳西銘,幸好一找便著,柳西銘見是他來,嚇了一跳,急忙鎖好門戶,拉他進入內室,低聲說道:“你怎樣這般大膽?你父親是朝廷欽犯,你嶽父又被捕去,生死未知。若有人知你身份,如何是好?”王照希笑了一笑,說道:“京中正注意著這件怪案,錦衣衛未必會分心來料理我。我正想請問叔父,敝嶽是太子宮中的值殿武師,怎的也會被捕?難道他也被牽連進梃擊案了嗎?”柳西銘嘆了口氣道:“我也莫名其妙呢,那鄭大混子,還是你嶽父擒著的,就是沒功也該無罪,卻顛倒起來,把他也捕了去。”王照希暗暗盤算,當下卻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