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生死從來輕 上者局中戲 (第4/13頁)

唐寧對張議潮道:“十多年前,德宗天子在位,經涇師之變,幾乎喪身亡國,後來對各地藩鎮十分姑息。同華距京師不遠,萬一起兵,後果實不敢想,或者此事屬實亦未可知。”轉頭對那人道:“那這位‘關山月’又為何要賣書呢?”

那人笑道:“他年過四十,已經老了,現今是我家公子這樣的年紀正當得意。不論是誰,過了二十七歲,大家夥便要將他趕出遊俠會去,這些書留著無用,不賣則甚。”說罷,見他家公子招手便走了。

張議潮嘆道:“想不到這便是遊俠。”

兩人談話間,書居然已經賣完,連那本工尺譜也不知被何人買去。那農夫將車收拾好,將銀錢分出一千余兩付與關山月,余下的足有一千七八百兩,打成一包背好,興高采烈。這農夫日常勞作,掙得幾文?今日代關山月賣書,關山月講明一兩一本,多賣則歸農夫。這農夫也很精明,加價賣出,雖然吆喝半晌,累得半死,但獲利頗豐,竟比關山月所得還多,有這些銀子,從此可以買地置田,做個富家翁,娶老婆,生兒子,這農夫越想越美,一路唱著山歌推車而去。

唐寧與張議潮還未走出幾步,呼啦啦圍上來五六人,各執長劍。

唐張二人大吃一驚,心道我又得罪了何人?卻見那幾人滿面春風,毫無敵意。

當先一人拉住張議潮道:“這位小哥,在下歐冶甲,乃是春秋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嫡系子孫,此乃我照歐冶子親傳技法,原式原樣、一毫不差,親手所鑄的魚腸劍,能吹毛斷發,鋒利無比。”

另一人從側面也拉住唐寧道:“這位少年相貌英俊,一定武藝高強,俗話講好馬配好鞍,少俠需有好劍,才能體現身份。在下歐冶乙,才是歐冶子的嫡系傳人,我這柄魚腸劍才是正宗。”

余下幾人紛紛報上名來,都稱是歐冶子後人歐冶丙、歐冶丁、歐冶戊、歐冶己,手中各執魚腸劍,也是各言正宗。唐寧聽他們口音相同,確是閩越之人,倒也不知誰是正宗,只聽七嘴八舌,頭痛不已,忙道:“諸位,諸位,你等可是江浙人氏?”

那幾人道:“不錯。我等便是錢塘歐冶村人。”幾個人都點頭相互證實。

唐寧道:“到底哪一位是歐冶子後人。”

眾人紛紛咬定自己便是,直至相互對罵。歐冶甲指著歐冶戊罵道:“你家明明十年前才搬到村裏來,怎麽也敢稱歐冶後人?”那歐冶戊懷慚而退。

歐冶乙罵歐冶己道:“你家搬到歐冶村雖有百年,但也不是歐冶後人。”那歐冶己也退了。

歐冶丙也指歐冶丁道:“你家是南朝時遷來的。”歐冶丁也退了。

歐冶甲指著歐冶丙罵道:“別人不知,我卻知道,你家本姓歐陽,卻在此冒充。”歐冶丙也只得去了。歐冶甲又罵歐冶乙道:“你家本姓區。”

歐冶乙卻不甘認帳道:“你家本姓歐。不過每個人名字都喚‘冶某’而已,還不是彼此彼此。”

唐寧與張議潮見這六人傷疤揭盡,一笑欲走。那甲乙二人忙拉住道:“二位少俠,不瞞你們,我等皆非歐冶姓氏,更與那歐冶子無幹。不過家住歐冶村,便是歐冶子造劍舊址,古窯尚在,我等世代造劍,這魚腸劍卻是真的。”

唐寧笑道:“何以證明?”那歐冶甲將劍從鞘中拔出,果見精光耀眼,花紋古樸,分明是把精鋼劍。那歐冶乙拔出劍來,也是一般無二。

唐寧好讀史書,知曉春秋之時冶鐵之術不精,皆用青銅,那魚腸劍自然是把青銅劍,而今二人取出鋼劍,自然是假,當下笑道:“我聽說專諸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破甲而入,當是削鐵如泥的寶劍。可否找一鐵器一試?”那魚腸劍既能置於魚腹,乃是一個匕首,至多三四寸長,而今二人所持劍長二尺有余,怎能放進魚腹?唐寧有意不說破,倒看二人如何應對。

張議潮不知唐寧心思,以為真要一試,便從包裹中取出一把刀來道:“二位便拿我這把刀試試。”將刀平舉,等劍砍下。

那歐冶甲、歐冶乙沒想到真要試劍,不禁手心出汗,跟著微微抖動。還是那歐冶甲見機最快,道:“你這小哥,到底買是不買?若是不買,怎能試劍。或是試劍之後你又不買,豈不讓我這寶劍白試一遭?”歐冶乙也道:“看這小哥衣著,定是無錢購買,卻在此消遣人半日。”說罷與那歐冶甲都扭頭尋別人買去了。

這時有人從場中退出,身上掛彩,與那關山月理論道:“你這書是假的,我照其中練了三招,結果被人砍了三刀。我要退書,除卻三兩書錢,還需包我十兩治傷費、五十兩受驚費。”

關山月心道:“我若答應你,滿場都找我退銀,我還有命麽?”當下冷笑道:“你學藝不精,臨陣磨槍,怪得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