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寒露落梅花 誰把江湖記 (第2/14頁)

閻峰笑道:“‘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俠書記’這名號可語出有典啊。”

楊胖子笑道:“閻公子果然博學,小號的出處哪能瞞得過你。”大唐之時,詩文興盛,便是山野村夫也能詠誦,所以江湖人物的名號也要從前人詩歌中摘得。楊胖子接著笑道:“只是楊某這副身板,也實在稱不上甚麽‘翩翩’了。”

袁聰見眾人不再提起自己與閻峰之事,方覺輕松,擡起頭來,聽了這話又笑彎了腰。

枚老道也是笑道:“楊先生太客氣,依老道看,就翩翩得很呐。這‘俠書記’取得好,取得好。不知楊先生都記載了什麽名俠壯舉,不妨說來聽聽。”

楊胖子笑道:“單說這‘中條三友’便是壯舉多多。”

“中條三友”乃是江湖上有名的遊俠,二十年前卻忽然退隱江湖,再無人見其蹤跡,是以聽了楊胖子所言,年輕一輩的袁聰及其他人都是傾耳恭聽。

卻見那三個老道齊聲道:“楊先生怎的拿我等老朽出來取笑,實在有辱視聽。”眾人不禁大驚,原來這三位老道便是當年赫赫有名的“中條三友”,想不到二十年過去居然重現江湖。

閻峰笑道:“三位道長不必客氣,江湖中人提起‘中條三友’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枚老道笑道:“我們三個老家夥躲在中條山裏,早就不問世俗中事了,今日不過是蒙閻世兄盛情相邀,來看個熱鬧罷了。”

閻峰笑道:“今日這千古未有的江湖盛會,若論首倡之功,三位道長功勞也是不小。”

楊胖子滿臉堆笑道:“那是,那是,三位老前輩年輕時候便是英姿颯爽,俠名遠揚。‘五月江城’枚前輩一人獨戰黃河船幫,使三十招殺三十人,一舉滅了黃河船幫,聞者無不喪膽。”這楊胖子貌似兇惡,說話卻謙恭有禮,枚老道眉開眼笑。

閻峰道:“‘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李太白的《與吏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這定是說枚道長劍術精妙,劍氣所行,落花紛紛了。”

楊胖子又講道:“‘露壓煙啼’竺前輩一日之內步行五百裏,在兩地分別擊殺南陽劇盜王六、汴州惡霸元三,中原數州百姓無不稱快,稱贊竺前輩英風仁俠。”又樂壞了身旁一位老道,這老道帶綠色劍穗,哈哈笑道:“這件小事老道久已忘卻,難為楊大俠居然記得。”

閻峰點頭道:“‘斫取清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這是李長吉的《昌谷北園新筍》。竺道長一定是輕功絕妙。李賀這首詩乃是三四年前才寫就的,竺道長此前一定另有別號。”

楊胖子笑道:“要說名號,竺前輩當年的名號乃是‘隔牖風驚’,取自王維的《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一句‘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李賀這首詩寫成後,我覺得‘露壓煙啼’用來比擬竺前輩更為恰當,是以自作主張改了去。還要在此向竺前輩討罪。”竺老道哈哈一笑:“哪裏,哪裏,得楊大俠贈名號,老道也是光彩、光彩。”

楊胖子道:“二十多年前,河北盧龍軍中的第一高手接到一封信就嚇死了,”他轉向那帶青色劍穗的老道,“這封信署著‘薄暮寒潭’宋前輩的大名。”

閻峰嘆道:“這是取自王摩詰的《過香積寺》。”說罷吟道:“‘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果然清絕縹緲,可望而不可及,宋道長的武功之高實非我等可以想象。”那老道拈須輕笑,手上結滿厚繭。

眾人聽楊胖子道來,更兼閻峰點評,不覺對三位老道萬分崇仰。袁聰的心思只在閻峰身上,自從相識之後,二人並無過多言語,袁聰原先只見閻峰武功高強、瀟灑飄逸,今日方知他文武全才,更是傾倒。

那楊胖子繼續道:“更令人敬佩的是這枚、竺、宋三位前輩皆是在中條山受了神仙張果的道箓,便仿劉關張三人結義桃園,結義當日便做出一件驚天動地的義舉來。”三位老道坐在那裏,飄飄欲仙。

那楊胖子又道:“河東一時瘟疫四起,傳播三縣四十八村,官府束手無策,是三位前輩自天而降,賜藥救人,竟無一人病死,河東父老敬若神明。更為難得的是,三位前輩從此隱居中條,清靜無為,絲毫不將這浮名看在眼裏。”

三位老道客氣幾句,閻峰道:“敝派便是久仰三位道長高名,特意相邀共倡今日之盛舉,有三位道長在此主持公道,又有俠書記與華山派雲陽道長門下袁姑娘等作為見證,江湖中人定是心悅誠服。”

閻峰估量著天近午時,向身邊的白衣弟子打了一個手勢。那白衣弟子來到台前,猛一揮手,一聲鼓響,台下原本十分嘈雜,頓時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