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雙寶山大戰(第3/11頁)

  谷道狹長曲折,從西面山口直接可到另一側的金沙灘。而兩邊峰高石險,流沙、落石時有發生。不要說整個大軍了,就是一般商客從這裏通過也常會有意外發生。

  尋策攻

  這條谷道要想過去很難,但是想憑借地形固守這條通道也同樣存在困難。固守,必須是在兩旁山上沿通道一線長距離布設軍隊,用弓箭和滾木礌石攻擊、阻擋想從谷道中突過的軍隊。而問題就在這裏,在兩邊山上能看到山底並可以直接對下面進行攻擊的位置並不多,沿線大多地方都是不可立足的山勢。也就在谷道中部有兩段坡崖,坡不算陡,手足並用可以爬上去。長度差不多有一裏多,此處對下面使用弓箭、滾木、滑車攻擊都可以。固守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選擇谷道最狹窄處將通道堵死。不過那樣的話遼國以後想要突擊中原,也會失去唯一的通道,必須費很大手腳才能疏通。耶律賀真之所以帶兵出山口與周軍直接對仗,也是因為地形對固守不太有利。

  失去了第一次讓遼軍全軍覆沒的機會,柴榮便更加謹慎周密地進行籌劃,以便制造出第二次絕好機會。

  遼軍已經吃了一次大虧,這會讓他們變得多疑、小心,輕易不會出動,所以誘敵而出、設伏剿滅不大可能。如果周軍采取強行突破雙寶山的方式,一個是山谷通道中會連續遭遇打擊。還有就是到了另一邊後,狀況正好與上次相反,變成遼軍設圍堵口子來撲殺他們。

  柴榮在雙寶山一帶轉了有十幾天,然後又在軍中廣納建議。不管兵卒還是將領,有好計策的都可以進入金頂大帳與柴榮商榷。這也是柴榮的一個過人之處,他認為計謀與地位的高低無關。屠龍者不一定抓得住七寸蛇,打虎將未必拿得下野山貓。上次他用火馬車暗藏抹了火油的老鼠、飛鳥來對付遼國騎兵,就是一個馬夫長給出的計策。

  搜集來的建議和計策中有兩個極為相近。一個是虎捷左廂營都指揮使呼延穆獻上的,是出自奇門遁甲術一百零八局中的第三局“遊龍拖袍”。這一局原來講的是遊龍口中戲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而其實尾後帶著一個乾坤袍,可以將別人的好東西都掩入其中全部帶走。神話故事“地龍入天庭”便是此局原型,後來也有人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王母蟠桃宴”一段也是改編自這個神話故事。另外一個是位老夥頭兵給出的“誘猴偷酒”,這是從蜀地的一個真實事情得出的。蜀地峨眉山多產猴子,這些猴子在山果成熟時,會將許多山果摘下儲存到崖壁洞穴的石池中。時間一長,各種山果便自然發酵釀成酒水。此酒水甘甜香醇無比,人稱猴兒酒。蜀民為了偷到猴兒酒,就讓一些人進入猴群地盤,去往猴群摘取食物的林子假裝砍樹,這就會激怒猴子與人爭鬥。爭鬥的人越往林子深處去,猴子越會緊追不舍,意圖是將人趕出林子。等猴子遠離了窩穴,其他人就可以攀下石崖偷取猴兒酒。

  也就在距離上一場大戰快一個月的時候,柴榮確定了下一步攻破雙寶山的計策。而這計策是結合了“遊龍拖袍”和“誘猴偷酒”的精妙所在。

  具體操作這是這樣的,先用一千人的快騎隊悄悄往通道中前進,等被對方發現後,立刻以最快速度往裏沖。山上的任何阻截都不要反擊,只管往前。當遇到阻礙實在沖不過去了,便下馬往兩邊崖坡上攻殺。這一千輕騎是計劃的第一步,他們其實是誘餌、是死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敢死隊。

  因為有了這一千死士的冒死突破,正常情況下兩邊崖頂上的遼國守兵會先將滾木礌石砸下,然後還會對沒能全部砸死仍在繼續往前沖的快騎隊進行追擊射殺。而當死士沖到過不去的位置,下馬往崖坡頂上攻殺時,兩邊崖頂的遼國守兵肯定會朝他們攻殺的位置聚集增援,堅決阻止他們登頂。

  此時防守遼軍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前段崖頂上的遼兵攻殺快騎隊,已然是將滾木礌石用光。而繼續追擊射殺和往後面聚集增援又會導致前面防守段上的人數劇減。在既沒有及時補充防守器物,又沒有足夠人力堅守原有位置的情況下,快騎隊後面掩身潛行的周軍短靠小刀隊會立刻使用登山器具快速搶登崖頂,占住這些防守空缺的地段,然後沿兩邊崖頂對防守的遼軍進行攻擊。這是計劃的第二步。

  計劃的第三步是在崖頂上進行爭奪戰時,一邊繼續讓步弓手和鐵甲大刀隊從防守空缺處登山,支援小刀隊。一邊遣鐵騎隊以鐵牛撞城車開路,沖過谷道。到了另一邊立刻以車為營,構成防禦,掩護周軍大部通過谷道。等人馬達到一定數量後,再集陣對遼軍設圍的人馬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