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拉瑪,拉瑪,璀璨的火焰”

在拉瑪入口旁邊降落,幹凈利落,完美無瑕。像七十年前的牛頓船長一樣,波索夫司令官命令山中宏和圖格耶娃把牛頓號泊在距拉瑪頂端自轉軸心約一百米外的地方,以避開那個大圓圈,這個大圓圈似乎是拉瑪進出飛船用的很大的空氣密封艙門;然後,用三個低矮的郵筒形構築物的其中之一,固定住牛頓號飛船,以抵抗因拉瑪自轉產生的離心力。

不到十分鐘,牛頓號已經牢牢地停泊在預定的位置上。沃克菲爾和塔布裏身著太空衣,離開了飛船,尋找手動密封艙門的轉輪。正如所料,氣密門的轉輪仍在老地方。轉動把手,拉瑪的“郵筒”氣密門的外門殼便緩緩開啟了。

看來,這“拉瑪2號”與它的同伴沒有絲毫的不同。兩位宇航員繼續開始他們進入拉瑪的預定程序。

在連接三個外氣密門和三個內氣密門的500米長的隧道裏,兩位宇航員來來往往不斷地穿梭忙碌。四個小時以後,他們終於安裝好了從牛頓號到拉瑪內部的過渡槽車。這槽車是地球上的工程師們專門設計的,它利用隧道墻上的那兩條拉瑪人制造的古老的平行凹槽作軌道。

吃過午飯以後,山中宏也加入了工程小組。三人接下來的工作,是在隧道的盡頭建造計劃中的“阿爾法中繼站”。如果“拉瑪2號”與前面的拉瑪飛船是一樣的話,計劃要求,無論宇航員們是在步梯上,或是在北半部的中央平原上,或是在其它什麽地方,都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補給。所以,另一個中繼站將在圓柱海附近建造,取名為“貝塔中繼站”。這樣,兩個營站將給拉瑪北部各地域活動的隊員們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聯絡輻射網,直抵“紐約島”。

在控制中心,布朗和高岸已經就位,等待對阿爾法站的最後檢驗。將設置於拉瑪之內的探測機器人正準備發射,倒數計時的聲音連續不斷。高岸顯得又緊張又興奮,他剛完成了一個探測機器人的飛行測試。布朗則像平常一樣,很放松,甚至有點漫不經心,他已經作好了準備。弗朗西絲·薩巴蒂尼坐在一個多畫面復合屏幕前,準備剪輯出最好的圖像,實況傳回地球。

波索夫將軍大聲地發布著命令。在下達發送兩個探測機器人指令的一刹那,他略作停頓,更在緊張的氣氛裏增添了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探測機器人飛走了,快速地沒入拉瑪那一片空曠和黑暗之中。幾秒鐘以後,布朗操控的機器人發回的圖像出現在控制中心的主屏幕上。屏幕上亮起第一道白光,光芒耀眼。當光亮穩定下來時,“拉瑪2號”的廣角畫面輪廓第一次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正如原來一直安排的那樣,第一個圖像是圓柱體北半部的組合畫面。從原先已經到達過的碗狀軸轂處,到這個人工世界的中央——圓柱海,拉瑪廣闊的北部地區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最後定格成屏幕上清晰的畫面。這可完全不同於僅僅閱讀有關拉瑪的資料或是在其復制品中作模擬訓練。

雖然隊員們對拉瑪已經了若指掌,可仍然無法消去人們的驚訝和震撼。在形如火山口一樣的碗狀起點處,隧道相接,復雜的梯形斜坡成扇形四面散開,呈優美的曲線,融入巨大的圓柱體內壁。三條很寬的、如鐵軌似的爬梯把這碗狀構造切成三等分。每一條爬梯都被一些巨型的平台分成幾段;爬梯下面,與步梯相接;爬梯、步梯和平台組合延伸,如傘骨一樣,在上下方彎曲合攏,指向平坦寬廣的圓柱體內壁的中央平原。

北部的中央平原,幾乎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廣大空闊的平原,被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四方形田地蠶食分割。“城市”四周的地塊相當有規則。在廣角鏡頭裏,三個“城市”裏聳立著許多高高的細長形構築物,很像地球人的建築。沿著田地的周邊,看起來像高速公路一樣的“道路”,把城裏的建築連結起來。

人們立即辨認出那些早已非常熟悉的外星城市——“巴黎”、“羅馬”、“倫敦”,這是人類第一次探險時給取的名字。畫面上,同樣醒目的是中央平原上,那三條筆直的凹槽,或者稱之為“凹谷”。它們各有10千米長,100米寬,被整齊、均等地排列在巨大的圓柱形主體的曲面內壁上。在人類首次與拉瑪相會時,在圓柱海解凍的一個很短的時間裏,這些凹谷曾用柔和溫潤的光,照亮這個小小的世界。

最奇特的是那海。凍結的海水一直向圓柱體內曲面的上部延伸,最後在頂上合攏,形成完全環狀的海。正如先前所預料的那樣,在畫面深遠的邊緣處,圓柱海仍然封凍。在它的中央,是神秘的島城“紐約”,第一次探險時,人們就這樣叫它。城裏摩天大樓一般高大的建築隱約可見,似乎正發出熱切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