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7頁)

凱瑟琳身邊的人正是我在1873年看到的那名男子。這次他剃掉了臉頰周圍的胡須,而是留著又長又翹的八字胡。他和在波士頓時一樣迅速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扶著凱瑟琳的胳膊肘,幫她爬上了通往人行道的小坡。凱瑟琳身穿一套灰色連衣裙,裙子上鑲著紫色的邊,頭上戴著頂帽子作為裝飾。小小的帽子上卻插著兩根大得荒唐的淡紫色羽毛。凱瑟琳提著裙擺走在索爾身邊。他倆走過小木屋時,屋子裏走出來一個八九歲的男孩。男孩一頭深色短發,手上提著掃帚,開始清掃堆積在人行道上的落葉。

我將視線朝左迅速一瞥,關閉了日志影像。栩栩如生的清晨秋日園景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熟悉的圖書室,只見科納正弓著背盯著電腦,凱瑟琳則在書架上找著什麽書。反差巨大的場景切換讓我一時有些發懵。

我拿著表格走到科納身邊,用指甲敲了敲鎖定的日期。“找到了,是在芝加哥。凱瑟琳他們是2305年4月30日出發的,於1893年10月28日到達。穿越去那一天的考察應該只有這一次。”

科納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搖頭,拿方才正在嚼著的餅幹棒指了指靠近表格最頂端的一個日期。“專門去28號的考察任務是只有一次。但是你瞧,2305年2月凱瑟琳還做了一次為期多日的單獨考察,從10月27號到29號。”

“這下可好。”我一屁股癱坐在了凱瑟琳的辦公椅上,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所以到時候會場上會有兩個凱瑟琳在我眼前走來走去,弄得我稀裏糊塗。”

“我想不出你還有什麽可抱怨的,”他回道,又咬了一口餅幹棒,“至少你可以離開這屋子,去別的地方透透氣。”

凱瑟琳從科納手裏拿過表格。“我還記得這兩趟考察,當時有很多要去看的。世博會定於十月末閉幕,因此園區人山人海,都是之前因為種種原因耽擱了遊覽,又不想在閉幕前錯過任何好東西的遊客們。最後一天原定將舉行閉幕式,還安排了一些演講和煙花表演,結果所有計劃都被之後發生的謀殺案給打亂了。”

“謀殺案?”我問,“噢,我記得你提過世博會期間發生了連環殺人案之類的……”

“不不,那和這次的事件沒關系。事實上,我指的是一起暗殺。”

“麥金萊總統(4)?”

她搖搖頭。“麥金萊總統是在下一屆的紐約世博會上被殺的,那是1901年。我指的那起暗殺,是針對時任芝加哥市長卡特·哈裏森的。他是個很不錯的人,風趣幽默。第二次考察中,我和索爾那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他身邊,我知道他那天晚些時候就會遭遇不測,還覺得很難過。”她頓了頓,用手翻著桌上的那堆日記本。“對了,凱特在地鐵上被搶走的那本日記裏頭記的就是那一段。稍等一下,我馬上就能找到它的備份。”

她拿過放在最上頭的那本日記翻開,通過按鈕找到了想看的位置。“就是這兒了。二月出發的那次考察是為了觀察市長被暗殺後的公眾反應,以及世博會最後幾天的樣子。這不屬於我個人的研究領域,算是為時研會做的基本調查,主要針對展會的文化層面。別忘了世博會舉辦之時正是經濟衰退的年代,美國周邊各國的工人都來到了芝加哥想撈點兒活幹,我們認為從中可以窺見整個社會的縮影。”

她輕笑了一聲。“我當時假扮成某個旅遊雜志的寫手,還在脖子上掛了一只又大又沉的柯達相機。那時的人們還把它稱作便攜式相機,可那天結束的時候我可是謝天謝地終於能把那大家夥給摘下來。相機在當時是一股時髦風潮,特別受來參觀世博會的年輕人們的歡迎。他們常常出其不意地跳出來,也不經人同意就亂拍一氣,年長的遊客們管他們叫‘柯達惡魔’。”

“那次考察挺有趣,”她又說道,“但我不記得有什麽特別印象深刻的事件。我采訪了幾位達荷美村的人,幫一位研究犯罪史的歷史學家搜集了一些關於剛失蹤的德國啤酒區女侍應的消息——他認為那名女侍應也是連環謀殺案的遇難者之一,但我沒找到任何證據支持或反對他的假設。

“至於四月出發的那次考察,”她一邊說,一邊又按起了日志上的按鈕,“我們是為了去參加‘美國城市日’活動。全美共有約五千名市長因此聚集到了世博會上,我在上一次考察中就對這個節日產生了興趣。按照計劃,芝加哥市長哈裏森先帶領一個由五十名市長及家屬組成的小代表團參觀園區,下午再在全體與會市長面前發表大型講話。上午的小型代表團裏還包括美國首位女性市長朵拉·紹特爾,她同時也是基督教婦女禁酒聯盟的領導者之一。你知道後來的禁酒令(5)嗎?禁止酒精的釀制、售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