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勝利者(第3/5頁)

十五分鐘後,他又回到原位。

瓊斯回來之後,立刻慌慌張張四下張望。除了阿貝爾與發孚,其他人都不見了。

他說:“他們到……”

阿貝爾立刻打斷他的話:“我們兩人在等你,瓊斯博士。那位太空分析員和那個女孩正在前往大使館的途中,這場會議已經結束。”

“結束!銀河啊,我們才剛開始呢。我一定得解釋一下新星形成的可能性。”

阿貝爾在座位上不安地來回挪動。“沒有必要那樣做,博士。”

“非常有必要,有絕對的必要,給我五分鐘的時間。”

“讓他說吧。”發孚一面說,一面露出微笑。

於是瓊斯說:“我得從頭說起。在銀河文明最早有案可查的科學文獻中,人類已經知道恒星的能量來自它們內部的核反應。此外人類還知道,在已知的恒星內部物理條件下,剛好只有兩種核反應可能產生必需的能量,兩者的結果都是氫核轉化為氦核。第一種是直接的反應:兩個氫核和兩個中子結合,形成一個氦原子核。第二種是間接的反應,包括數個步驟,最後的結果仍是氫核變為氦核,但在幾個中間步驟有碳核參與。這些碳原子核不會被用掉,在反應進行中會重新產生,因此微量的碳核可一用再用,而將大量的氫核轉化成氦核。換句話說,碳原子核扮演一種催化劑的角色。這些理論都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追溯到人類局限於一顆行星的時期,倘若真有這樣一個時期的話。”

“如果這些大家都知道,”發孚說,“我就要說你這番話毫無用處,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但我們知道的就只有這些。恒星究竟使用哪一種核反應,或是兩者同時使用,這點從來沒人能夠確定。長久以來,支持兩種可能性的學派都一直存在。通常大多數意見偏向直接的氫─氦轉化,因為它是兩者中較簡單的一種。

“好,愚可的理論一定是這樣:氫─氦直接轉化是恒星能量的正常來源,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碳核催化作用的重要性增加,加速了間接轉化過程,使恒星的溫度升高。

“太空中有許多原子流,這點你們都很清楚,而其中有些是碳原子流。通過這些原子流的恒星會吸取無數原子,然而恒星所吸引的原子總質量,與恒星本身的質量簡直無法相比,根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只有碳原子例外!要是通過一道含碳濃度非比尋常的原子流,恒星就會變得不穩定。我不知道需要經過多少年、多少世紀,或是需要幾百萬年,碳原子才能擴散到恒星內部,不過大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意味著碳原子流必須夠寬,而恒星的軌跡與它的交角必須夠小。總之,一旦浸透至恒星內部的碳原子超過某個臨界值,恒星的輻射量就會突然暴漲。在不可思議的劇烈爆炸中,恒星的外層將盡數崩潰,這就形成了新星。

“你們明白了嗎?”

瓊斯等著他們的反應。

發孚說:“根據鎮長記憶中那個太空分析員一年前講的幾句空話,你就在兩分鐘內想通這一切?”

“是的,沒錯,這根本沒什麽好驚訝的。太空分析已累積了足夠的知識,即使愚可沒有提出這個理論,也很快會有別人提出來。事實上,以前就有類似的理論出現,可是從未受到正視。那些理論是在太空分析技術發展之前提出來的,當時無人能解釋那些恒星如何突然獲得過量的碳核。

“可是現在我們知道太空中有碳原子流,我們可以畫出它們的路徑,找出過去一萬年來有哪些恒星與這些路徑相交,再用我們的新星形成及輻射變化記錄核對這些結果。愚可做的一定就是這項研究,他試圖對鎮長說明的一定是他的計算與觀測。不過這些全都不是眼前的重點。

“現在必須安排的是立即開始疏散弗羅倫納。”

“我就知道結論會是這樣。”發孚神色自若地說。

“我很抱歉,瓊斯,”阿貝爾道,“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不可能?”

“弗羅倫納的太陽什麽時候會爆炸?”

“我不知道。愚可一年前就急得不得了,所以我想我們沒有多少時間。”

“但你不能定出一個日期?”

“當然不能。”

“你什麽時候能定出一個日期?”

“根本無法保證。即使我們拿到愚可的計算,還需要從頭到尾檢查一遍。”

“你能保證結果將證明那位太空分析員的理論正確無誤?”

瓊斯皺起眉頭。“我本人十分確定,但是沒有科學家能預先為任何理論擔保。”

“那麽就是說,你要我們疏散弗羅倫納,純粹是根據一項臆測。”

“我認為整個行星的人命不是可以拿來冒險的。”

“假使弗羅倫納是個普通的行星,我會同意你的話。可是弗羅倫納是整個銀河的薊荋來源,所以這件事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