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名 字(第5/5頁)

“結果,”他繼續說,“我這麽做,令潔西難過得不得了,因為我毀掉了她心中一件無可取代的事物。我想後來發生的那些事,就是她對我的報復。我可以想象,她希望藉由參加那些我無法贊同的活動來懲罰我,不過,我所謂的希望並非意識層面的。”

“希望竟然可以不是意識層面的?這難道不會自相矛盾嗎?”

貝萊望著機・丹尼爾,實在懶得再對他解釋什麽是潛意識,所以他只是說:“更何況,《聖經》對人類的思想和情緒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聖經》是什麽?”

一時之間,貝萊感到相當驚訝,但隨即又對自己的驚訝感到驚訝。據他所知,太空族的人生哲學屬於標準的機械論和無神論;太空族不知道的事,機・丹尼爾當然也不知道。

他簡單地說:“是一本書,在半數地球人的心目中,它是一本神聖的經典。”

“我不了解‘神聖’這兩個字在此作何解釋。”

“我的意思是,這本書具有崇高的地位。在適當詮釋下,它的某些篇章包含了一整套的行為準則,而許多人認為,這套準則最有可能帶給人類至高無上的幸福。”

機・丹尼爾似乎在咀嚼這番話。“這套準則有沒有融入你們的法律?”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它並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人類必須心甘情願、自動自發地去遵循。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的層次甚至高於任何的法律。”

“高於法律?這難道不也是自相矛盾嗎?”

貝萊苦笑了一下。“要不要我引述一段《聖經》給你聽?你有沒有興趣?”

“勞駕了。”

貝萊讓車子慢慢停下來,然後閉起眼睛,花了一點時間來回憶。他很想背誦出《中古聖經》裏那些鏗鏘有力的字句,可是對機・丹尼爾而言,中古英語只是一堆無意義的音節罷了。

於是,他用接近聊天的方式,以“現代英語”講述這個故事,仿佛他並非追溯一段遠古的人類歷史,而是在轉述一則當代的新聞:

耶穌前往橄欖山,清早又回到了神殿。眾人聚集到他身邊,他就坐下來對他們傳道。不久,幾位律法專家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名行淫時當場被捕的婦人,將她帶到他面前,然後對他說:“夫子,這婦人行淫時被逮個正著,摩西的律法要求我們用石頭打死這樣的人。你的意見如何?”

他們這麽說,是想要陷害他,用以制造控告他的借口。耶穌卻彎下腰,用指頭在地上寫字,仿佛沒聽見他們在說什麽。當他們再次問他的時候,他站了起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就先拿石頭打她。”

然後他又彎著腰在地上寫字。聽到這番話的人,受到了良心譴責,於是從最年長的開始,一個個陸續走光了。最後只剩下耶穌一人,而婦人仍站在他面前。等到耶穌站起來,發現只有她一個人,就對她說:“婦人,指控你的那些人在哪裏?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

耶穌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走吧,婦人,從此別再犯罪了。”

仔細聽完之後,機・丹尼爾問:“行淫是什麽意思?”

“那並不重要,總之她犯了一種罪,而當時公認的刑罰是石刑,也就是說,大家向犯人丟石頭,直到打死她為止。”

“那婦人真的犯了罪?”

“是的。”

“那麽她為何沒受到石刑?”

“聽完耶穌的一番話,指控她的人都覺得自己做不到。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有些事物甚至淩駕於你腦中的那組正義之上。人類內心有一種沖動叫做慈悲,化為外在的行動則稱為寬恕。”

“我並不熟悉這兩個名詞,以利亞夥伴。”

“我曉得,”貝萊喃喃道,“我曉得。”

他突然發動了警車,令它猛力向前奔馳,後座力隨即將他緊壓在椅背上。

“我們要去哪裏?”機・丹尼爾問。

“去酵母鎮。”貝萊說,“去找那個陰謀分子法蘭西斯・克勞沙,設法讓他吐實。”

“你有辦法讓他吐實,以利亞?”

“嚴格說來,是你有辦法,丹尼爾,一個很簡單的辦法。”

警車繼續快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