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元帥孤注一擲

裏馬國與法沙國

首侯五年三月

柯楚與達蘇在犁汝河兩岸僵持不下之時,路安·齊亞與濟恩·碼左提向庫尼·加魯獻上一策,可以打破勢力平衡。

在北方,法沙國已在達蘇和柯楚之間數次更改同盟對象,以免被其中任何一方入侵。復辟的裏馬國也同樣是墻頭草,大家都認為裏馬國是跟著法沙國亦步亦趨。最近,兩國都宣布支持馬塔,因為庫尼近期沒有勝績。

這兩國可以成為其他各國效仿的對象。

碼左提元帥只帶了五千士兵,離開笛牧細城,前往靠近裏馬國的乍辛灣海岸。她在那裏與路安·齊亞道了別。路安喬裝打扮,獨自一人乘著一只小漁船,朝霧氣繚繞的法沙國都城伯阿瑪城而去。

馬塔·金篤在擁有古老環木森林的裏馬國領土上建立了六個新諸侯國。經過一年混戰,新諸侯國大多不復存在,全部領土如今收於乍沱·汝息麾下。季祖王初到納雄城王宮時,他曾是教導季祖王的老師之一。而後,季祖犧牲自己從納門大軍手下救出納雄城的事跡被他寫成贊歌傳頌,裏馬國的所有孩童都能背誦。

乍沱·汝息的崛起其實是一系列意外事件所造就的,恐怕再無可能發生。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學問人,只愛書本中的井然秩序,對這天下的現實混亂全然不感興趣。

乍沱從小便不與夥伴嬉戲,而是將古阿諾諷刺詩人拉奧跡的警句悉數背誦下來。少年時代,他不和朋友去酒樓歡飲,卻閉門不出,研讀古阿諾道德哲人空非跡有關理想社會的論著的所有評注。他認為皇家公職考試與純粹的思考有所矛盾,對其不齒,便不去謀官謀利,而是深入裏馬國的遠古森林,自己搭建一間小屋,潛心修學。待到三十歲時,他已成為達拉諸島公認的古代哲學大家之一,可與譚非於跡和呂戈·庫泊比肩,不過他從未在哈安國的名書院念過書。

納雄城陷落時,塔諾·納門饒了他一命。馬塔·金篤將他深愛的裏馬國拆分為若幹新諸侯國,他便在這些新國的都城之間遊歷,教書頌道。

戰爭中,諸侯國輪番更叠,新君總會因襲空非跡的道德理論,請乍沱來“祝禱”。乍沱·汝息當然也明白自己不過是國君利用的宣傳工具,但當權者器重他、仿佛重視他的意見,他也覺得很是受用。

彼時,裏馬國土上僅剩的兩個諸侯國不出所料地開戰了。雙方勢均力敵,戰勢波及裏馬全國各地,百姓生靈塗炭。

正在此時,法沙國的熙錄哀王按照慣例決定幹預裏馬國事,便將法沙軍隊派往納雄城,局勢可謂火上澆油。

又有新軍占城,納雄城百姓的苦難沒有盡頭,街上充斥著憤怒與絕望。一日,納雄書院的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要求熙錄哀王帶著法沙軍隊回去,裏馬的兩位國君結束戰爭,還百姓一個太平日子。

商人遊手好閑,因為戰爭無生意可做。農民遊手好閑,因為戰爭無田地可耕。工匠遊手好閑,因為戰爭無活計要做。他們全都加入學生遊行隊伍,街上全是激動的暴民。學生帶隊前往納雄王宮。熙錄哀王正在宮中與兩位裏馬國君的使臣商談。

學生們將乍沱·汝息扛在肩頭,敬他為首領。“先生!先生!您一直想依空非跡的傳統美德打造一個理想國家!如今咱們的機會來了!”

他們在王宮前誦唱,乍沱·汝息還沒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已然站在王宮門前一座臨時搭建的高台上,面對成千上萬的憤怒人群。

他講了國君對臣民的義務,約束、尊重、公道是多麽重要,要保障百姓吃飯的權利,還要令全國百姓和諧共處,又批評了外國軍隊幹預不講道義,都是老調重彈。

雖然他的話並無新意,演講語氣也並無特別之處,人群卻又是歡呼又是鼓掌,他覺得自己仿佛輕飄飄的,被眾人的聲音與意志捧了起來。他的語氣變得更加激烈。他呼籲百姓拆毀王宮,建立一個更為和諧公正的裏馬國。

熙錄哀王和使臣躲在宮中瑟瑟發抖,但精明的熙錄哀王突然看到了一個機會。他不僅逼迫兩位裏馬國君同意停火,而且宣布廢位,支持乍沱·汝息成為統一的新裏馬國國君。

“百姓已經發話了。”他說,“他們呼喊的名字並非你們其中之一。”

事實上,熙錄哀王認為乍沱不過是一介書生,毫無治國經驗。從伯阿瑪城遙控這樣一個傀儡怕是要比控制那兩位國君輕松一些。他也明確表示法沙軍隊願意“支持裏馬百姓和他們的選擇”。

乍沱·汝息便這樣登上了裏馬國國君之位。

碼左提元帥三次要求乍沱王投降。她的使節每一次都遭到回絕,還給碼左提帶回了乍沱的激昂書信:

達拉諸島的所有孩童都知道,各諸侯國彼此平等,各國都不可統治別國。這項原則是絕無謬誤的阿汝阿諾制定的,睿智的空非跡也對此贊同。庫尼王卻違反了這一原則。庫尼王既已違反各國相處之道,霸主定將予以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