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外星人,你在哪兒?(第4/6頁)

類似的星際探索無人機,就像第5章中討論過的納米機器人一樣,可以用太空中的原材料實現自我復制。宇宙飛船可以多次自我復制,復制出來的新飛船再去探索更多星體,雖然飛船的飛行速度小於光速,但是飛船的自我復制能力讓它們可以探索許多星系。而且這些無人飛船無須折返,只把信息傳過去就行了,這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旅行時間。

類似這樣的飛船可能在幾千年前就開始探索宇宙了,某個飛船可能已經來過地球了;但在那時候,人類還沒有能力記錄這次相遇。這樣的飛船被稱作馮·諾伊曼探測器,以提出這個想法的數學家約翰·馮·諾伊曼的名字命名。但是,能自我復制的飛船也有技術上的問題,從理論上說這些飛船應該是越簡單越好,但是它們畢竟要進行空間旅行,需要有能力精煉礦石,制造精密的機械和電子設備,這一切都很復雜。我們甚至無法制造一個有能力用原材料實現自我復制的機器,更別提讓這個機器擺脫地球引力在不同的星體間巡航了。這個理論也許永遠都不可能實現。

最後一個理論是,也許外星人知道我們在地球上,但外星人不想讓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外星人可能掌握了隱形技術,在我們身邊活動,我們卻看不見它們;外星人也許有《星際迷航》中的無幹擾巡航的能力(但即便如此,柯克艦長還是有能力發現這些飛船的);或者外星人覺得我們不夠友善和智能,所以它們不願意和我們交流。就算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能存在,我們依然有機會遇見外星人。但結果很有可能像B級片描繪的或者霍金預測的那樣,外星人不太友善,想把我們趕盡殺絕。當然,外星人也可能非常友善。不管怎樣,現在都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任何與外星人相關的事情,所以我也不願意多想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可能後果。

我們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外星人會像科幻作品中描述的那樣從天而降探訪地球,但外星人至少會給我們一些信號吧?科幻作品中確實有不少外星信號的故事。最早的相關記錄來自偉大的工程師特斯拉,他一度懷疑自己發現的電磁信號是外星人發來的,雖然那些電磁信號更有可能是簡單的自然現象,比如其他星體的電磁活動產生的電磁輻射。有兩部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的信號異常引人注目——一個親切溫暖,另一個則暗藏殺機。

第一部作品的作者當時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偶爾也創作科幻作品(他們擁有紮實的科學背景以及說得過去的故事梗概),而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創作出了不僅結構嚴謹而且引人入勝的故事。霍伊爾在他所在的領域算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和幾個同僚一起提出“穩態理論”,一度比大爆炸理論更受青睞,直到越來越多的天文學與物理學證據支持大爆炸理論。(霍伊爾非常頑固,指出如果穩態理論有類似大爆炸理論的觀察佐證,那麽證明它依然是有可能的。)霍伊爾也是最早提出泛種論假說的人之一,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源於外太空。然而,霍伊爾對近代天體物理學最重要的貢獻還是他對星體和超新星元素起源的研究。

霍伊爾的大多數作品都晦澀難懂,但《仙女座》(A for Andromeda)是一個特例,可能是因為這部作品一開始是作為電視劇劇本創作的。這本書通俗易懂,講的是人類嚴格遵循一條星際消息的指示所展開的冒險故事。在書中(電視劇裏),新的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來自仙女座的信號。該復雜信號其實是計算機程序,指示人類制造出一台前所未有的計算機。這台計算機會養出怪物般的生物。一個女科學家試圖阻止,但是被殺死了。在殺死女科學家的過程中,計算機似乎分析了女科學家的結構,並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女科學家,這就是外星人入侵的開始。

這個故事的巧妙情節之一是,把入侵的外星人塑造成一位漂亮的人類女性;除此以外,另一個精彩的構思是,這個故事巧妙地回避了星際穿越(準確地說是星系穿越)的時間問題。仙女座星系距地球250萬光年,光需要250萬年才能到達地球,編寫計算機程序的外星人種族很可能在信號到達地球以前早就滅絕了。但是通過傳遞信息和制造物理實體,這些外星人完成了星系穿越,並在地球上實現了種族延續。不幸的是,對於地球人來說,這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不是為了示好。

實現超長距離的星際穿越也是第二部科幻作品中收到外星人信號的前提,雖然這次的外星人總體來說更加友善。《超時空接觸》(Contact)最開始是科學傳播者卡爾·薩根於1997年發表的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影,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由於電影中的科學內容和對科學家的刻畫,這部電影常常被視為最佳的科幻電影。外星人發來信號並不是為了入侵地球,而是為了幫助女主人公完成星際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