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 球(第5/7頁)

“可是必須先證實啊。目前為止,它還只是一種想法,一線希望,一個模糊的可能性。”

“好!就告訴我這些!”

“你不了解,你根本就不了解。除了我,沒有任何人研究過這個題目。完全沒有歷史依據,沒有可信的理論,也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當人們談到地球時,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至少有一百萬種互相矛盾的傳說……”

“好吧,那麽,你自己的研究又是怎麽做的?”

“我不得不搜集每一項傳說,每一點可能的歷史,每一件傳聞軼事,每一個撲朔迷離的神話,甚至包括虛構的故事。無論任何資料,只要提到地球這個名字,或是涵蓋起源行星的概念,我都不會放過。三十多年來,我從銀河中每一顆行星上,盡一切可能搜集各種資料。現在,我只需要到銀河圖書館,去查閱一些最權威可靠的資料。偏偏那座圖書館在……但你不準我說那個地名。”

“對,別提那個地方。我只要你告訴我,在你所搜集的資料中,哪一條特別吸引你的注意,並且告訴我,你是基於什麽理由,認為那是一條可靠的資料。”

裴洛拉特搖了搖頭。“幫個忙,葛蘭,請別介意我說句老實話,你的口氣聽來像個軍人和政客。研究歷史可不能用這種方法。”

崔維茲做了一個深呼吸,忍下了這口氣。“那就告訴我該用什麽方法,詹諾夫。我們有兩天的時間,你教教我吧。”

“絕對不能只靠某一個或幾個神話傳說。我必須將它們搜集齊全,然後分析整理。我還創立了一些符號,用來代表內容的各種特色,例如不可能存在的氣候、不符實際情況的行星天文數據、文化英雄並非源自本土等等,總共好幾百項之多,這麽說絕不誇張。沒有必要跟你講所有的細目,兩天時間一定不夠。我告訴過你,我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

“後來我設計出一個電腦程序,能自動搜尋那些神話傳說,找出其中的共同點,還能刪除絕對不可能的部分。我慢慢建立起一個地球模型,包含了地球應有的各種條件。畢竟,如果人類的確發源自單一的行星,那麽該行星的特征,必定會反映在所有的起源神話,以及每一個文化英雄故事中。嗯,你要不要我講解數學上的細節?”

崔維茲說:“謝謝你,暫時不必。可是你又怎麽知道,沒有被數學模型誤導呢?我們確知端點星是在五百年前才建立的,第一批移民名義上來自川陀,可是他們真正的星籍如果沒有上百,也至少包括幾十個世界。但某人若不知道這段歷史,或許就會假設哈裏・謝頓來自地球,因為他並不是在端點星出生的,進而會認為川陀其實就是地球。當然,如果根據謝頓時代的川陀景觀——一個表面覆滿金屬的世界——去尋找川陀,那就一定找不到,而川陀也許就被視為不可能的神話。”

裴洛拉特顯得很高興。“我收回剛才那番軍人和政客的批評,我親愛的夥伴。我現在才發現,你具有了不起的直覺。當然,我得設定一些控制方法。我根據正史以及搜集來的神話傳說,穿鑿附會了一百組假的歷史,其中一組甚至取材自端點星的早期發展史。然後,我試著將這些創作代入地球模型,結果電腦全部加以否決,沒有一組例外。老實說,這也許代表我欠缺幻想的天分,沒法子編出合理的故事,但我已經盡了全力。”

“我相信你盡了全力,詹諾夫。根據你的模型,地球又應該是什麽樣子?”

“我推算出地球的許多特征,每個特征的可能性不盡相同。比方說,銀河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住人行星,自轉周期都介於二十二到二十六銀河標準小時。這……”

崔維茲突然插嘴道:“我希望你沒有在這上面花工夫,詹諾夫,這點毫無神秘可言。一顆適宜住人的行星,不可能自轉得太快或太慢,前者會使大氣環流產生強烈的風暴,後者會使溫度呈現極端變化。這其實是人類刻意選擇的結果,由於人類喜歡住在條件宜人的行星上,因此所有適宜住人的行星都具有相同的特點。可是有人卻說:‘這是多麽驚人的巧合!’其實一點都不驚人,甚至不能算巧合。”

“這一點,”裴洛拉特心平氣和地說,“事實上是社會科學中眾所周知的現象。我相信在物理學中也是一樣,但我並非物理學家,所以不太敢肯定。總之它稱為‘人擇原理’。觀測者在觀測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影響到被觀測的事件,有時觀測者的存在就足以產生影響。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那顆合乎模型的行星在哪裏?哪一顆行星的自轉周期,剛好是一個銀河標準日,也就是二十四個銀河標準小時?”

崔維茲努起下唇,顯得若有所思。“你認為那就是地球嗎?銀河標準時間的訂定,當然有可能以任何世界的特征時間作標準,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