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 學(第6/6頁)

他們的談話就此告一段落,謝頓開始觀察沿途的斯璀璘區建築。有些建築物相當低矮,有些則似乎能夠“摩天”。寬闊的陸橋不時將道路打斷,還能常常看到大大小小的巷道。

在某一刻,他突然想到這些建築雖然向上發展,但它們同樣向下紮根,說不定深度甚至超過高度。心中一旦起了這個念頭,他便相信事實正是如此。

他偶爾會在遠處看到幾塊綠地,都是在遠離捷運路線的地方,有幾處甚至還有些小樹。

他凝望了一陣子,然後發覺光線逐漸變暗。他向左右各瞟了一眼,再轉頭望向夫銘,後者已經猜到他的疑問。

“下午接近尾聲,”他說,“夜晚快要來臨了。”

謝頓揚起眉毛,兩側嘴角則往下一撇。“這可真是壯觀。我心中浮現一個畫面,整個行星同時暗下來,而在數小時後,又重新大放光明。”

夫銘露出慣有的、謹慎的淺笑。“謝頓,並不盡然。這顆行星的照明從未全部關閉,也從來不曾完全開啟。黃昏的陰影漸次掃過整個行星,而在半天之後,又會出現一道破曉的曙光。事實上,這種效應和穹頂上真實的晝夜相當接近,因此在高緯度地區,晝夜的長短會隨著季節的變遷而改變。”

謝頓搖了搖頭。“可是為什麽要把這顆行星封閉起來,然後再模仿露天的情形呢?”

“我想是因為人們比較喜歡這樣。川陀人喜歡封閉世界的優點,卻又不喜歡常常想到這個事實。謝頓,你對川陀人的心理知道得很少。”

謝頓微微漲紅了臉。他只是個赫利肯人,對其他數以千萬計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這種無知不僅限於川陀而已。所以說,他怎能期望自己為心理史學理論找出實際應用呢?

不論將多少人通通加在一起,又怎能保證他們知道得夠多呢?

這使謝頓想起少年時期讀到的一則智力測驗:你能不能找到一塊不算大的白金,它的表面附有握把,但是不論找來多少人,也不能赤手空拳合力舉起它?

答案是可以的。在標準重力下,一立方米的白金重達22420公斤。假設每個人能從地上舉起120公斤的重物,那麽187個人就足以舉起那塊白金。可是你無法讓187個人擠在一立方米白金的四周,而每個人都能抓住它;你也許頂多只能讓9個人擠在它周圍。而杠杆或類似裝置都不能使用,因為前提是必須“赤手空拳”。

同理,也有可能永遠無法找到足夠多的人,來處理心理史學所需要的所有知識──即使那些歷史事實儲存在電腦中,而並非各人的大腦裏。而唯有藉由電腦,眾人才能圍繞在這些知識周圍(姑且這麽說),並且互相交流。

夫銘說:“謝頓,你似乎陷入沉思。”

“我正在省思自己的無知。”

“這是個有用的工作。數萬兆的人都該加入你的行列,這樣大家都能受惠。不過,現在該下車了。”

謝頓擡起頭來。“你怎麽知道?”

“正如你到川陀的第一天坐捷運時一樣,我是根據沿途的路標。”

此時,謝頓也看到一個一閃即逝的路標:“斯璀璘大學──三分鐘”。

“我們在下一個專用車站下車,小心台階。”

謝頓跟著夫銘走下車廂,他注意到天空如今呈深紫色,而人行道、回廊與建築物都已燈火通明,到處彌漫著一種黃色光暈。

這也很像是赫利肯的傍晚時分。假如他被蒙著眼睛帶到這裏,然後取下眼罩,他或許會相信自己正置身於赫利肯某個大城市的中心繁華區。

“夫銘,你想我會在斯璀璘大學待多久?”他問道。

夫銘以一慣的冷靜態度答道:“這很難說,謝頓,也許一輩子。”

“什麽!”

“也許不用那麽久。可是在你發表那篇心理史學論文之後,你的生命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大帝和丹莫刺爾立刻看出你的重要性,而我也是。據我所知,還有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你懂了吧,這就代表你再也不屬於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