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貽笑大方(第6/12頁)

對固定點實施攻擊——在當前這種情況下,便是對行星四周的低軌道目標實施攻擊——歷來都被視為深層空間戰爭中最難完成的任務。防禦的一方可以在自己周邊集中兵力,迅速組織防禦導彈和激光防護屏來阻擋進襲的火力。而如果進攻的一方想摸清攻擊目標的底細,就必須發射探測波束信號,讓自己變成一個個高能標志物,成為守方瞄準的靶標。

幾秒鐘後,莫斯基終於放下心來,長長地呼出一口氣。“長官,點式防禦單元報告,未發現目標。我們已經深入敵人的陣形,但似乎他們並未布下雷區。”太空雷不會沿著敵船的減速度曲線漂移,而是當戰艦把它們以峰值速度拋出船外時,沖向飛船前方。

“那好。”莫斯基咕噥道。他的目光集中到了主測繪屏幕上的兩個紅點上。它們在降低加速幅度,但整體速度仍快得令人揪心,就好像是它們一心想打一場相對速度為零的重量級拳賽——給定住不動的對手來一記猛擊。瓦訥克號射出的兩枚導彈正朝他們徐徐接近,而實際上,導彈的加速度相當兇猛,已達一千G,飛行速度也超過了每秒一千公裏。很快,導彈關閉了發動機,在慣性的驅動下順勢前沖,彈體內只保留了足夠的反應物質,以備進入距敵十秒的射程時做最後的機動飛行。在瓦訥克號前方,兩個紫色的十字圖標正在不斷閃爍,代表著飛向敵人的那兩枚無動力魚雷。

一分鐘後,二號炮位報告:“長官,一號導彈失靈。我可以向它發送信號,但它並不回應。”

“太古怪了——”莫斯基皺起了眉頭,朝那只仿佛預示著末日來臨的時鐘看去。這艘戰艦正向目的地緩緩逼近,速度只有每秒四十公裏。敵人的來襲速度則高於每秒二百公裏,而且正在降低加速幅度,逐漸減小推力——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敵人最後將以每秒二百五十公裏的無動力漂移速度逼到近前,在大約五百秒後與戰艦的航線相交,而在那之前,有二百秒的時間,它們一直處於導彈動力航程之內。然而,該如何做出有效的反應呢?一號導彈已經失靈,現在早就飛到距離目標五萬公裏之外的地方了——

“謹向您報告,長官,二號導彈也已失靈。”

“這太不合常理了。”赫爾辛格斯咕噥道。他向地圖上望去:又有一連六枚導彈從勘察加號上發射出去,正向目標遙近:全都是試射,不太可能造成傷害,但——

點式防禦單元報告:“長官,一號甲板出現問題。看上去像是——謹向您報告,長官,遭到碎片撞擊。激光雷達格柵上的一片眼球裝置損壞,但內層壓力船殼並未受損。”

“像是被頭皮屑撞到了。”莫斯基評論道,“但點式防禦單元仍在工作。魚雷情況如何?”

“還沒有新情況,長官。”赫爾辛格斯說,“它們的彈體內僅裝有維持射速為每秒五百公裏的燃料。再過八十秒才能進入點火位置。”盡管魚雷向敵人的漂行速度比發射它們的戰艦還要快上幾乎每秒一百公裏,但相比之下有效航程就短得多了。與導彈不同,魚雷攜帶著自己的供能設備、雷達和作戰控制電腦,能讓它們在實施攻擊時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們的加速時間更慢,而加速資源儲備也更低。

二號雷達報告:“謹向您報告,長官,我想我發現了某種東西。二號導彈失靈後約100毫秒時,三號探測器捕獲到一股中微子脈沖。盡管無法確定它來自目標還是導彈,但顯然其能量相當高。啊,未發現其他輻射跡象。”

“太古怪了。”莫斯基低聲說道,但他這種評價顯得過於輕描淡寫。“我們的目標距離像對各作戰單位的射程有何分析?”

“魚雷在60秒後進入有效射程。炮位在150秒後進入有效射程;在400秒後進入直接接觸射程,與敵接觸時最近距離為2萬公裏,速度約為每秒260公裏,該推算以不做任何機動動作為前提。現在根據我的探測結果,距離目標10.5萬公裏。”

“哈。”莫斯基點點頭,“諸位,盡管你們可能覺得我的做法有些荒謬,但事情確實不對頭,所以——赫爾辛格斯,你那兩枚魚雷,馬上點火,攻擊一號目標。”

“但它們最後會因為燃料不足而做慣性漂行——”

莫斯基警告般地舉起一只手。“快點執行。舵位,執行三一二選項。通知所有飛船。”他再次拿起電話,接通準將的作戰室,與將軍交換意見。

“遵命,長官。”以羅查德星球為中心的顯示屏上,圖像旋轉著發生了變化:一道橙色線條,代表瓦訥克號的航線,到目前為止始終筆直地指向那顆行星,而現在開始彎曲,變成一條弧線,離開了羅查德星球。兩條紅色線條,代表兩艘來襲的敵船,也變成了曲線,試圖攔截瓦訪克號和它的五艘姊妹艦。同時,十二個藍色的小點,代表整個戰鬥群在將近兩分鐘前拋射的魚雷,開始在畫面上顯露出形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