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第6/6頁)

——自從在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的“征長戰爭”當中,貌似龐大的幕府軍先是在長州藩毛利家的近代化棱堡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然後又被黃石這個穿越者訓練出來的近代化長州新軍以少勝多,打得一敗塗地之後,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就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和刺激,認識到自己的軍事力量居然已經如此的落後。

於是,在跟長州藩談判議和,勉強穩住國內局勢之後,德川幕府就開始把增強軍備力量、建立新式軍隊當成一件頭等大事來抓——作為一個軍人政權,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最大籌碼就是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如果德川家的軍隊再也彈壓不住各藩大名,那麽遍及日本全境的倒幕風潮就會很快興起!

畢竟,此時距離豐臣家的覆滅也不過區區二十幾年而已,德川家的統治還遠遠談不上穩如磐石。

這樣一來,一份空前龐大的軍火訂單和軍事教官招聘計劃,就砸到了平戶港和長崎港的荷蘭商人頭上——雖然從戰國時代末期開始,日本的工匠就已經能夠制造出很不錯的火繩槍(日本人稱之為“鐵炮”),並不比如今荷蘭人手裏的火槍差多少,但無奈鑄造火炮的本事實在太差,連朝鮮人都不如,只得仰賴外購。但在日本的荷蘭商人手頭也沒有那麽多火炮,更沒有陸戰經驗足夠豐富的軍事教官,故而向後方求援。

然後,從在日荷蘭商館方面得到這個消息的普特曼斯總督,就立刻聞到了暴利的味道——正好他手頭屯著一大批原本準備用於武裝熱蘭遮城堡的優質火炮,而幾十個打過仗的老兵應該也能湊得出來。反正如今有澳洲人彈壓島上土著、掃蕩附近海疆,大員港周邊的治安狀況空前良好,哪怕抽走一些武裝力量也沒什麽關系。假如是澳洲人的軍隊要打過來……那麽就算是留著這些火炮和士兵,又有什麽用處呢?

所以,他就派遣一艘商船,帶著足足五十多門火炮和配套器械前往日本向幕府推銷,順便還把駐軍司令亨利希。魏登費勒上尉和三十幾個德國雇傭兵給派了過去……最後反饋過來的結果相當良好,德川幕府很爽快地買下了全部火炮,用純度很高的黃金支付了貨款,目前這批黃金已經被如數運到了大員港。而主動上門求職的魏登費勒上尉等人,也都得到了德川將軍的雇傭合同和豐厚賞賜,可謂是皆大歡喜。

但問題是,即使是消息不怎麽靈通的普特曼斯總督也隱約知道,海南島的澳洲人跟福建的那位黃石將軍是一夥人,黃石將軍從好幾年之前開始就跟日本的長州藩是盟友,而德川幕府則是長州藩的傳統敵人……雖然德川幕府跟長州藩的戰爭已經結束很久了,但澳洲人在今年還跟長州藩聯手攻打了日本的另一個強大諸侯薩摩藩,把薩摩藩的勢力從琉球島驅逐了出去,由此可見澳洲人跟長州藩雙方的關系十分親密。

如此一來的話,等到消息泄露出去之後,澳洲人又會怎麽看待荷蘭方面的此次軍售行為呢?

所以,在賺取暴利的欣喜過後,普特曼斯總督就開始變得憂心忡忡,唯恐哪天就有澳洲人的使者前來大員港興師問罪,甚至發出戰爭威脅……盡管這樣的事情一直沒有發生,但他還是忍不住背上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整天吃不下睡不著,連身子都廋了一圈兒,不知要過多久才能把心態調整過來。

事實上,普特曼斯總督大可以安心將這批黃金落袋為安,完全不必擔心會有什麽後續的麻煩——因為,他販賣給德川幕府的這批荷蘭火炮,根本還沒來得及對“澳洲人”及其長州藩盟友構成任何威脅,就已經變成了廢銅爛鐵,而被他派往日本的這批軍事教官,很快也會有一大半的人將要化為碎肉和焦炭!

——崇禎四年十二月,又一場突如其來的天降橫禍,狠狠地砸到了近來流年不利的德川幕府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