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第5/6頁)

荷蘭人不僅隨時可以到高雄采購各種新鮮的食物,來豐富自己單調的餐桌,還能買到卷煙、酒類和鹽汽水之類的新奇飲料作為消遣。如果願意出大價錢的話,甚至能買到消暑的冰塊!真不知澳洲人是怎麽弄出來的!以至於巴達維亞方面認為從此不必再向大員運送任何補給品,因為除了火藥和槍炮之外,在高雄“什麽都買得到”。這樣就能騰出艙位,運輸更多的貿易商品去進行交易。

大員港的荷蘭水手和士兵,最近也經常去高雄的商業區消遣和娛樂——比起大員港那個簡陋的集市,高雄的商業區毫無疑問有著更多的選擇。如果他們生病了,還可以在高雄接受中國醫生的治療,比起那些渾身臭烘烘只知道灌腸和放血的德國醫生,中國大夫的藥物和針刺療法總歸來得稍微有效一些。

而澳洲人出品的朗姆酒、鹽汽水和格瓦斯,更是荷蘭人和其它歐洲國家水手的最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員港的幾百號荷蘭人變得越來越依賴高雄市那些澳洲人的物資供應,他們普遍穿上了高雄被服廠用進口荷蘭麻布縫制的汗衫、襯衣和長褲,穿著海南島制造的藤制涼鞋,戴著藤編的涼盔——它們比荷蘭人原本累贅又悶熱的歐洲式衣服更適合福爾摩沙的氣候。

到了後來,就連修船的工作,也被偷懶的荷蘭人給外包到了高雄的修船廠——那裏有大型的幹船塢和重型吊車,比大員港這邊的設施要完善得多,修理維護幾艘荷蘭圓船根本不在話下。

——難得的和平,繁榮的貿易,寬裕的財政收入,豐富的業余生活……一切都顯得那麽美好。

但是,作為一名精明強幹的商人和冷靜狡猾的冒險家,漢斯。普特曼斯總督並沒有被這一片“澳荷協和”的大好局面所迷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澳洲人這個新鄰居都並不“愛好和平”,他們對島上土著的屠殺,以及對北部西班牙據點的遠征,都充分說明他們一旦到了需要動手的時候就絕不會留情,其手段甚至堪稱殘酷。澳洲人如今跟大員港之間的和平友好氛圍,無非是他們還需要跟東印度公司進行貿易合作而已。假如某一天這種貿易對他們來說不再重要了,他們就必定會來進攻大員,進而占據整個福爾摩沙島。

可是,即使是看透了這一點,普特曼斯總督還是拿不出有效的對策來。

如何才能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勢力在福爾摩沙的繼續存在呢?很顯然,依靠武力進行抵抗是沒有用處的,無論荷蘭人把堡壘修得多麽堅固,由於雙方之間懸殊的兵力對比,一旦公司跟澳洲人爆發戰爭之後,普特曼斯總督根本不認為大員港這點守備力量的戰場表現,能夠比淡水和雞籠的西班牙人強多少。

盡管熱蘭遮城堡如今依然在繼續興建中――畢竟公司已經為城堡投入了大筆資金,不可能半途而廢,而且主持營建工程總歸是一件有油水的事情,但總督閣下對增強大員港防禦力量的事情已經完全不感興趣了,大致是公司指示他幹什麽就幹什麽。有一次在多喝了幾杯澳洲人販來的朗姆酒之後,他甚至沖著大員的駐軍司令亨利希。魏登費勒上尉喊道:“……您真以為大員港還在公司的手裏,是靠著您手下那四百個拿火繩槍的黑人懶漢和德國人渣嗎?不,我們還能在這裏待下去,純粹是因為公司的協議和澳洲人的仁慈!”

軍事手段既然無用,那麽似乎就應該學著澳門那些葡萄牙人的榜樣,依靠賄賂、奉承、傳教之類的“軟實力”來贏得穩固的居留權。但問題是,他身邊的澳洲人可不是那個容易糊弄的大明帝國,這些家夥的思維方式似乎跟普特曼斯總督的服務對象——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一樣精明而冷酷。如果一旦到了出現嚴重利益沖突的時候,普特曼斯總督相信無論什麽樣的往日交情,都不可能阻止澳洲人與自己翻臉為敵。

由於普特曼斯總督無論怎麽想來想去,都想不出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從各種跡象來判斷,目前這種“澳荷協和”的大好局面似乎還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他索性也就不再多想這些遙遠未來的事情,而是決心在自己的任期上大撈一把,然後就將這個爛攤子丟給下一任總督去頭疼吧!

於是,為了牟取一筆讓自己可以下半輩子衣食無憂的巨額暴利,除了利用職權參與對華貿易之外,普特曼斯總督還在今年夏天跟日本的統治者做了一筆非常不得了的大生意,但問題是,這樁生意有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可能會血本無歸,甚至有可能會嚴重觸犯澳洲人的利益,給大員港招致毀滅性的災難……結果就是導致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讓可憐的總督大人整天疑神疑鬼、愁腸百結,甚至都快要神經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