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侯爺打臉寶典(十七)(第2/9頁)

“姑娘家的婚事,素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宮裏那些公主不也是被逼出來的?”老太妃慢慢翻看一本冊子,頭也不擡續道,“再者這些世家的公子,皆是品貌雙全的青年才俊。不管怎麽比較,也比定州那些亡命之徒出息太多……嫣丫頭是王府的嫡女,未來嫁的人必定是人中龍鳳,婚姻大事豈可視作兒戲?”

於氏蹙眉正要再應,余光卻瞥見朝她這裏大步走來的謝嫣。

她眉間憂慮與沉重瞬間化為虛無,唇邊笑容溫和又縱容,笑著招手喚她:“嫣嫣快來母妃這裏。”

謝嫣垂眼行了個禮,這才走至於氏身旁。

於氏擡手理著她鬢邊碎發,喜不自勝笑道:“太後身邊的姑姑送了幾本花名冊過來,說是太後有意容我們府裏頭先挑揀挑揀,你瞧一瞧,這裏面可有你中意的?”

“明琴,”老太妃掀起眼皮,沒精打采盯著於氏,神色看似格外不悅,“嫣丫頭年紀輕,分不清朝中局勢,婚姻大事尚且還拿不定主意,喚她過來也只是令她好端端坐在這裏看著。”

因著心中不贊同老太妃迂腐的念頭,於氏本欲反駁,卻驟然被謝嫣牽住了手。

謝嫣雙眼浮動著淺淺光暈,瞳色清澈純凈,神色真摯無比道:“母妃不必為我操心,嫣嫣初回京城,也對京中局勢不甚了解,太妃自當心中有數,懂得取舍,我定是要聽從太妃與母妃之言的。”

謝嫣深知老太妃的刻板脾性,與心系兒女的於氏不同,老太妃除了真心疼愛君恪與君錦玉兄妹二人之外,由於曾是太/祖皇帝的妃嬪,尤其較旁人看重門風聲譽。

正如被關在府中禁足的君錦玉,自從她聲名盡毀,老太妃待她的態度就已大不如前。

一個令家門蒙羞的閨閣姑娘,決然是托付不到什麽好人家的,沒有她夫婿的助力,君恪的朝堂之路,只怕會越走越艱難。

君錦玉這條路已經徹底死了,老太妃轉而將滿腔期望放到謝嫣身上,敲敲打打命她安分守己……實實在在不出謝嫣的預料。

謝嫣未有什麽反應,於氏聽罷,遲疑地拍了拍她的手:“賞菊會上那麽多的世家公子,嫣嫣你就沒個中意的兒郎?”

“太妃與母妃本來是打算在賞菊會上,替錦玉相看的……”謝嫣嘆口氣,狀似有些無可奈何,“我不曾預料過她會頭腦發熱,當眾在丞相府裏出醜,也沒將相看的事放在心上。”

提及君錦玉,於氏眼底先是一陣茫然無措,不過須臾則變得尤為冷淡:“是她自己不爭氣,反倒連累你早早就要定親。”

“這怎麽還算早?嫣丫頭今年十七,京中十七八歲就出嫁的貴女也有不少,她這也算不得年紀輕輕。”

老太妃對著身側的肖媽媽比了個手勢,肖媽媽立刻殷勤萬分地奉上筆墨。老太妃執起玉筆在名冊一角勾畫幾下,又接著說教:“恪兒在朝中謀事也頗為艱辛勞累,嫣丫頭你若是早早定親,屆時有你夫家的幫襯,你兄長也好早日得成大業。”

於氏又是吃驚又是好笑:“恪兒他深得賞識,官途順風順水,還需要什麽助力?”

老太妃面帶嚴厲地覷了於氏一眼,將冊子推至於氏手邊:“這幾個年輕人看著甚好,家世也十分出眾,明琴你也看看,究竟是哪一個更適合做我們錦親王府的姑爺……”

見她神態異樣堅決,於氏推辭不得,只能硬著頭皮一個個輪流翻看。

她翻了片刻,隱隱發覺這幾本花名冊似有不少疏漏,賞菊會上幾個中意的都沒在這本冊子裏瞧見。

於氏反復核對數遍,略微思索一瞬,忍不住看向老太妃:“敢問母妃,這些冊子收錄的人,可是絲毫不差?”

“自然是差了些數目的,少的那些人都是容氏一派的武門老將之後……這些人與錦親王府不對付,容太後是何曾精明的女子,把他們劃在外頭也無可厚非。”

縱然於氏身處後宅甚久,然而君恪偶爾也在府裏無意同她說起過朝中之事,於氏對這些門門道道也是略知一二的。

於氏揀起冊子隨手翻看,老太妃瞥了眼站在不遠處的謝嫣,端起茶杯抿下一口,容色分外肅然:“幹巴巴站在那裏作甚,過來坐。”

謝嫣沒什麽心思聽老太妃挑挑揀揀,挨著於氏最近的一個椅子便大大方方坐下。

老太妃清清嗓子道:“這些人選都是我精心替嫣丫頭圈點出來的,個個都是世家嫡子,嫣丫頭嫁過去就是正妻,鐘鳴鼎食之家,家風嚴謹板正,府裏吃穿用度極好,雖然比不上府裏這般恣意清凈,也不算委屈。”

於氏低低應了一聲,這些冊子上的畫像,皆是畫師草草畫來充樣子的,落筆粗糙迅疾,算不得有多逼真。

長相難以臨摹,才學品行也無法僅憑寥寥幾句斷言。於氏心中苦悶,仔細比對幾個老太妃圈出的人選,除了“相貌周正”、“品行端正”這幾個用爛的字眼,再也看不出什麽別的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