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4/4頁)

在畫面中心有一塊小圓盤,標明為“新星天龍”,經過了過度曝光,它從感光乳劑漫漶出來。在它周圍,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是一道纖細的圓環。莫爾頓知道,隨著時間推進,這道環將會越來越遠地向外擴張,直到最終消散在太空深處。它看上去太小了,太不顯著了,憑借尋常的智力無法理解它的真實意義。

他們正在查看的,是兩千年前發生的一場大災變。他們正在查看著“天火”的外緣。它太熱了,還沒有冷卻到白熱的程度,因此整個恒星以每小時數百萬公裏的速度向太空中爆發開去。這是一堵不斷擴張的火墻,它能夠將最龐大的行星一口吞噬;至於行星的運行速度如何,根本無關緊要。然而從地球上看,它不過是一輪微弱的光圈,可見度也相當有限。

“我不知道,”哲美森柔和地說,“是否有朝一日,我們能發現為什麽恒星會出現這種狀況。”

“有時候,”莫爾頓答道,“我一邊聽著廣播,一邊想,也許來這麽一下子是件好事情,火不是能殺菌嘛。”

哲美森顯然吃驚了;這話太不像莫爾頓說的了,因為盡管他外表粗莽,卻總是掩藏不住一副溫暖的心腸。

“你不是認真的吧?”他抗議地說道。

“這個,也許不是。過去的上百萬年裏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我琢磨著天文學家是該有點兒耐心的。不過看看我們眼前這一團亂麻——你就沒擔心過這該怎麽收場嗎?”

在莫爾頓的字句背後,有一股熱情,一種深切的感情,哲美森為之震驚,也讓他陷入了極深沉的不安。莫爾頓此前從來沒有打開過情緒的閘門——從來沒有真的表達過自己在專業領域以外的強烈感情。哲美森知道,他那鋼鐵般的控制力流露出脆弱的一瞬,恰好被自己看到了。這也撩起了他自己心裏的一些事情,他像一匹暴起後蹄的驚馬,抵禦著心裏的震蕩。

兩位科學家長久地相對盯視著,估量著,思索著,嘗試著跨越人與人之間固有的鴻溝。接著,鳴聲響起,令人驚怵——自動光譜分析儀宣告它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緊張的狀態就這樣打破了,日常的氣氛再一次慢慢地罩住了他們。就是這片刻時光,有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卻顫巍巍地戛然而止,一切又重新回歸於懸而不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