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九節(第3/7頁)

  速度最快,沒有質量(重量),這是一個十分確定的單層隱喻:光。

  綜上所述,傘隱喻著光或光速。而捕捉魔泡樹的泡沫有兩種可能的含義:

  采集光能,降低光速。

  解讀者們都認為第一種可能的含義與人類的戰略目標關系不大,所以都把注意力放在第二個可能的含義上。

  仍然看不到情報的明確含義,但解讀者們對第二個可能的含義進行了討論,討論主要集中在降低光速與發布宇宙安全聲明的關系上。

  “設想如果把太陽系,也就是海王星軌道或柯伊伯帶以內空間的光速降低,就可能產生一個從大範圍宇宙尺度上可以遠程觀測到的效應。”

  “但這對宇宙觀察者有什麽安全意義嗎?設想把太陽系內的光速降低十分之一,能使我們看上去更安全些嗎?”

  “這毫無疑問,那樣的話即使人類擁有光速飛船,飛出太陽系的時間也要長十分之一,當然,這意義並不大。”

  “如果想對宇宙產生安全意義的話,把光速降低十分之一顯然是不夠的,可能要降低更多,比如降低到原來的百分之一,讓觀察者看到這是一個人類自我建造的阻滯帶,確信我們飛出太陽系需要較長的時間,借此增加觀察者對太陽系文明的安全感。”

  “要那樣的話,降低到原來的千分之一都不夠,想想吧,以三百千米每秒的速度飛出太陽系,所需時間也並不太長。另外,如果人類能夠在半徑五十個天文單位的太空中改變一個基本宇宙常數,就等於向宇宙宣布地球文明已經掌握了很高的技術,這不是安全聲明,反而是危險聲明。”

  ……從傘的雙層隱喻和深水王子與魔泡樹兩個含義坐標中,解讀者們能夠明確其含義指向,卻得不到確定的戰略情報。這個隱喻已經不是二維而是三維了,有人猜測,是不是還存在著第三個含義坐標?於是,解讀者們在故事中反復尋找,但沒能找到它存在的跡象。

  就在這時,那個神秘的地名“赫爾辛根默斯肯”突然被解讀出來。

  為了研究這個詞,IDC增設了一個語言學小組,小組中有一個名叫巴勒莫的語言學家,主要研究語言的歷史演化。吸收他進人小組,主要是考慮到他與這個專業的其他學者不同,不只是專注於單一的語系,而是對東西方多個語系的古代語言都比較熟悉。但巴勒莫對這個詞也一無所知,他進入IDC後的研究也沒有得到什麽有用的線索,之所以能夠成功解讀完全是意外,與他的語言學專業沒有關系。

  一天早晨巴勒莫醒來,他的女朋友,一個滿頭金發的北歐姑娘問他是不是到過自己的祖國。

  “挪戚?沒有。我從來沒去過。”巴勒莫回答。

  “那你怎麽在夢裏反復說那兩個古代地名?”

  “什麽地名?”

  “赫爾辛根和默斯肯。”

  想到女友與IDC無關,這個同從她嘴裏說出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巴勒莫笑著搖搖頭.“那是一個完整的詞,赫爾辛根默斯肯,你把它從不同的位置拆開,肯定還能得到更多的地名。”

  “我說的這兩個地方都在挪威。”

  “那又怎麽樣?巧合而已。”

  “可我告訴你,普通挪威人也不太熟悉這兩個地名,它們是古地名,現在都變了,我是研究挪威歷史的才知道。它們都在挪威的諾爾蘭郡。”

  “親愛的,仍然可能是巧合,因為這個詞在讀音上可以隨意拆分。”

  “夠了!你在騙人!你肯定知道赫爾辛根是一座山的名字,而默斯肯是一座小島,羅弗敦群島中的一座小島。”

  “我真的不知道,我說它可能是巧合,是因為語言學中有一個現象:對於一個沒有具體拼寫方式只有讀音的長詞,在不理解其含義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人喜歡下意識地拆分它,而且按照自己的喜好拆分,你就是這樣的人。”

  巴勒莫沒有說的是,在IDC小組研究這個詞的過程中,他多次遇到這種按自己的意願隨意拆分的情況,所以他對女友的話並不在意,但她接下來的話改變了一切:

  “那好吧,我再告訴你一件事:赫爾辛根山靠著海,在山頂能看到默斯肯島,默斯肯島是距赫爾辛根山最近的一座海島!”

  兩天後,程心站在默斯肯島上,隔海遙望著赫爾辛根山的懸崖,那懸崖是黑色的,也許是天空布滿鉛雲的緣故,海也是黑色的,只有懸崖腳下出現一道白色的海浪。來之前聽說,這裏雖地處北極圈白內,但受到太平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不過現在的海風仍然使程心感到十分陰冷。

  這裏地處挪威北部的羅弗敦群島,拔地而起的一系列險峻的島嶼由冰川蝕刻而成,在西部峽灣與北海之間形成了一道長達一百六十千米的屏障,如一道墻,將北冰洋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端隔開,島間海峽水流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