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四節(第3/9頁)

  陪同人員給程心1上進人太空後的第一課——教她使用失重推進器,但程心更習慣於抓著欄杆飄行。當他們行至大廳出口時,程心被墻上的幾幅召貼畫吸引了,都是些很舊的畫,主題大部分是太陽系防禦系統的建設。其中一幅畫被一名軍人的形象占滿,他穿著程心很陌生的軍裝,用如炬的目光盯著畫外,下而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地球需要你!旁邊一幅更大的畫上,一大群不同膚色的人手挽手組成一道致密的人墻,背景是占據大部分畫面的聯合國的藍色旗,下面也有一行字:用我們的血肉築起太陽系的長城!對這些畫程心卻沒有熟悉的感覺,因為它們的風格更舊了,讓人想起她出生之前的那個時代。

  “這些是大低谷初期的作品。”一位陪同的PDC官員說。

  那是一個短暫的專制時代,全世界都處於軍事狀態,然後是崩潰,從信仰到生活,一切都崩潰了……可為什麽把這些畫保留到現在,為了記憶還是忘卻?

  程心一行從大廳出口進入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斷面是圓形的,筆直地向前延伸,長得看不到盡頭,程心知道這就是圓環形終端站的五根輻條之一。開始他們仍然飄行在失重中,但很快重力(離心力)出現了,最初盡管很微弱,卻一下子有了上下的方向感。原來的走廊突然變成了不見底的深井,飄行變成了墜落,讓程心頭暈目眩,但“井”壁上出現了許多導引欄杆,在自由下落中如果速度太快,可以抓住欄杆減速。

  他們很快經過了第一個十字路口,程心向垂直交叉的另一條走廊看去,發現在兩個方向上地面都向上升起,像一座小山谷一樣,顯然這是終端站的第一個圓環。程心看到走廊的兩個人口都有一個發紅光的標志,上面寫著:終端一環,重力0.15G。向上彎曲的走廊兩側都有一排整齊的密封門,不時開啟關閉。有很多行人,他們雖然在微重力下可以直立著地,但顯然還得借助失重推進器進行跳躍行進。

  通過一環後,重力繼續增加,自由下落已經不安全,“井”壁上出現了自動扶梯,上行和下行各有兩道。程心不時和旁邊上行扶梯上的人交錯而過,發現他們裝束隨意,與地面城市中的居民沒什麽兩樣。“井”壁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信息窗口,有一部分正在播放的新聞中就出現了程心二十多個小時前登上太空電梯的畫面,此時程心因為被四名護送者圍在正中,加上她截著寬墨鏡,沒有被人認出來。

  在隨後的下降中,他們又先後通過了七個環,由於環的直徑依次增長。兩側地面上翹的坡度也逐漸變緩。在這個過程中,程心感覺自已是在“井”中穿過時代的地層。在兩個多世紀中,終端站是由內向外一環一環擴建的,所以越深處地層越新。每一環的建造材料都與上一環不同,看上去也都比上一環新許多.其建造和裝飾風格彰顯出一個時代的斷面。從大低谷壓抑冷漠整齊劃一的軍事色彩,到危機紀元後半葉的樂觀和浪漫.

  再到威懾紀元彌漫著自由和懶散的享樂主義。在四環之前,環內的艙室都是與環一起整體建造的,但從五環開始,環本身只提供了一個建設空間,環內的建築設施都是後來規劃建設的.顯示出豐富的多樣性。由上至下經過每一環.太空站的特點漸漸消失,塵世的色彩越來越濃郁。當到達第八環、也就是終端站的最外一環時,環內的建築風格和環境與地面的小城市已經沒有什麽區別,像一條繁華的步行街,加上已經增長到1G的標準重力,程心幾乎忘記了這裏是距地面三萬四千千米的太空。

  塵世都市的景象很快消失了,一輛小機動車把他們送到一處能直接看到太空的地方。這是人口處標有“A225港”的一個扁平大廳.像廣場一般寬闊的平面上停放著幾十艘形狀各異的小型太空飛行器,大廳的一側則完全向太空敞開,可以看到隨著終端站的旋轉而移動的群星。不遠處一團強光亮起.照亮了整個港口,那個光團由橘黃色漸漸變成純藍,那艘剛啟動發動機的太空艇緩緩移出,很快加速,直接從港口的敞開處沖進太空,程心看到了一個人們巳經習以為常的技術奇跡,她一直不明白如何在不完全封閉的大空建築中保持空氣和氣壓。

  他們穿過一排排的飛行器,來到港口盡頭一個空曠的小廣場。廣場正中孤零零地停放著一艘太空艇,艇旁還有一小群人,顯然正等待著程心的到達。這時,在港口向太空敞開的一側,銀河系正緩緩過,它的光芒給太空艇和人投下長長的影子,使得小廣場像一個大鐘面,那些影子就是移動的時針。

  那群人就是為這次會面成立的PDC和艦隊聯合小組他們中的大部分程心都認識,都在七年前參與過執劍人的交接工作。領導人仍是PDC輪值主席和艦隊總參謀長,主席已經換人,但參謀長還是七年前的那一位,這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七年在他們的臉上都留下了滄桑。見面後大家都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握手,默默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