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四節(第2/9頁)

  導軌表面很光滑.幾乎看不出運動.運載艙仿佛靜止地懸在導軌上。

  其實這時運載艙的運行速度是每小時一千五百千米左右.相當於一架超音速飛機,到達同步軌道需要大約二十個小時,這在太空中確實是一個很低的速度。程心想起在大學時的一次什麽討論中,雲天明曾說。從原理上講低速航天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能維持恒定上升的動力,以汽車的速度,甚至以步行的速度也可以走到太空,甚至可以走到月球執道,但不可能登上月球,因為那時月球與走過去的人有著每小時三十多千米的相對速度,如果試圖消除這種速度與月球保持靜止,那就又成高速航天了。程心還清楚地記得他最後說:在月球軌道附近,看著龐大的月亮從頭頂飛速涼過,肯定很震撼。現在她就是在他說過的低速航天中。

  運載艙呈膠囊形,一共有四層,程心在從最上一層,陪同她的人都在下面三層,沒人來打擾她。她所在的是豪華商務艙,像五星酒店的房問,有很舒服的床,有沐浴間,但窄小許多,大小相當於大宿舍吧。

  她最近總是想起大學時代,想起雲天明。

  在這個高度,地球的陰影去很小,太陽出現了,外面的一切都淹沒在強光重,周圍的舷窗自動調低了透明度。程心仰躺在沙發上,透過上方的舷窗繼續看著導軌,那根漫無盡頭的長線仿佛是從銀河系垂下來的,她極力想從軌道上看出運動,想象出運動來,這種凝視具有催眠作用,她漸漸睡著了。

  朦朧中,程心聽到有人在輕喚她的名字。是一個男聲,她發現自己置身於大學宿舍中,躺在下鋪,但房間裏空無一人。她看到墻上有光影移動,就像路燈照進行駛的車內,看看窗外,發現在那顆熟悉的梧桐樹後,太陽飛快地劃過天空,幾秒鐘就升降一次,即使太陽升起時,它背後的天空也是漆黑的,星星和太陽一起出現。那聲音仍在呼喚她的名字,她想起身看看,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從床面上漂浮起來,書本、水杯和筆記本電腦等也漂浮在周圍……程心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真的在飄浮,已經離開沙發一小段距離。

  她伸手想抓住沙發把自己拉回去,卻無意中把身體推開,一直升到頂部的舷窗下。她在失重中轉身輕推窗面,成功地使自己落回到沙發上。艙內一切依舊,只是失重使一些原來已經落下的塵埃飛到空中,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時她才發現陪同的一名PDC官員已經從下層上來了,剛才也許就是他在叫自己,但現在他只是驚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程博士,你說你是第一次進人太空””官員問,得到程心肯定的回答後他笑著搖搖頭,“不像,真的不像。”

  連程心自己都感覺不像。第一次經歷失重並沒有讓她感到慌亂和不適,能夠從容應對,也沒有惡心和眩暈的感覺,仿佛她自然而然地就屬於這裏,屬於太空。

  “我們快到了。”官員指指頂窗說。

  程心擡頭看去,首先看到的仍是太空電梯的導軌,但這時已經能夠從它的表面看出運動,說明運載艙減速了。在導軌的盡頭,同步軌道終端站已經能看出形狀,它由多個同心圓構成,由五根輻條連為一體。最初的終端站只有中心一小部分,那些圓環是不同時代擴建的,越靠外的環越新終端站整體在緩緩地旋轉。

  程心也看到,周圍出現的太空建築漸漸多了起來,它們都是依托電梯終端站的便利建設起來的,形狀各異,遠遠看去像一件件精致的玩具,只有突然從近處掠過的那些建築,觀者才能感受到其龐大。程心知道,這其中就有她的太空建築公司——星環集團的總部,AA現在就在裏面工作但她認不出是哪個。

  運載艙從一個巨大的框架結構中穿過,陽光被密集的框架切碎,從另一端升出時,終端站已經占據了上方的大部分太空,銀河只是透過圓環間的縫隙閃爍。這巨大的結構從上方撲天蓋地壓下,運載艙進入終端站時四周暗了下來,如同火車進人隧洞。幾分鐘後,外面出現明亮的燈光,運載艙進入終端大廳停住了。周圍的大廳在旋轉,程心第一次感到有些頭暈,但運載艙與導軌脫離後,被一個夾具在中部固定,一陣輕微的震動後.

  它也隨終端站整體一起旋轉,周圍的一切靜止了。

  程心與四名陪同人員一起走出運載艙,進人圓形的終端大廳。由於他們是這一時段到來的唯一一架運載艙,大廳裏顯得很空曠。程心對這裏的第一印象就是熟悉,雖然這裏也到處飄浮著信息窗口,但大廳的主體是用現在早已不再使用的金屬材料建造的,主要是不銹鋼和鉛合金,到處都可以看到歲月的痕跡,她仿佛不是置身於太空,而是在一個舊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裏。他們乘坐的是人類建成的第一部太空電梯,這個終端站建於危機紀元15年,已經連續使用了兩個多世紀,即使在大低谷時期也沒有關閉過。程心注意到大廳中縱橫交錯的欄杆,那是為人員在失重環境中移動設置的。這顯然是早期的設施,因為現在都使用個人失重推進器,它體積很小,使用時固定在腰帶或肩上,可以在失重中對人產生推力,由一個手持控制器控制移動方向。那些欄杆大部分是不銹鋼制造,甚至還有一部分是銅制的,看著它們經過兩個多世紀中無數只手磨損的表面,程心竟想到了古老城門前深深的車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