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五節(第4/6頁)

  男人們的目光依次從程心身上移開了,現在他們終於開始認真考慮她所說的話,對她的欣賞暫時顧不上了,只有柯曼琳始終盯著程心看,好像不認識她似的。

  “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叫航線推進,這段航線叫推進航段,它只占整條航線中極小的一部分,以一千顆推進核彈估算,可以分布在從地球到木①即發動機的推力和發動機質量的比值。程心想象的飛船如果運載大童核彈,本身質量大,推重比極低,不可能達到很高的速度。

  星的五個天文單位上,甚至更短,把推進航段壓縮到火星軌道以內,以目前的技術.這是可以做到的。”

  沉默中出現零星的議論聲,漸漸密集,像由零星的雨點轉為大雨。

  “你好像不是剛剛才有這種想法吧?”一直在專心聽討論的維德突然問道。

  程心對他笑笑說:“以前航天界就有這種構想,叫脈沖推進方式。”

  柯曼琳說:“程博士,脈沖推進設想我們都知道,但推進源是裝載在飛船上的.把推進源放置在航線上確實是你的創造,至少我沒聽說過這種想法。”

  稍微平息了一下的討論又繼續下去,並很快超過了剛才的熱度,這些人就像一群餓狼遇到了一大塊鮮肉。

  維德拍了拍桌子,“現在不要糾纏在細節上。我們不是在搞可行性研究,而是在探討對它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可行性,看看大的方面還有什麽障礙。”

  短暫的沉默後,瓦季姆說:‘這個方案的一大優勢是:啟動很容易。”

  在這裏的都是聰明人,很快明白了瓦季姆這話的含義:方案的第一步是把大量核彈送人地球軌道,運載工具是現成的,用在役的洲際導彈即可,美國的“和平衛士”、俄羅斯的“白楊”和中國的“東風”,都可以直接把核彈送人近地軌道,甚至中程彈道導彈加上助推火箭都能做到這一點。

  比起危機出現後達成的大規模削減核武器協議的方案——在地面把導彈和核彈頭拆解銷毀,這個方法成本要低得多。

  “好了,現在停止對程的航線推進的討論。其他的方案?”維德用詢問的目光掃視著程心之外的所有人。

  沒人說話,有人欲言又止,顯然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難同程心的競爭大家的目光又漸漸集中到她身上,只是眼神與上次不同了。

  “這樣的會要再開兩次,希望能有更多的方案和選擇。在此之前,航線推進方案立刻進行可行性研究,為它起一個代號吧。”

  “核彈的每一次爆炸都使飛船的速度增加一級,很像在登一道階梯,就叫階梯計劃吧。”瓦季姆說,“除了光速的百分之一.對該方案進行可行性性研究還需要一個重要指標:探測器的質量。”

  “輻射帆可以做得很薄很輕,按現有的材料技術,五十平方千米的面積可控制在五十公斤左右,這麽大應該夠了。”一名俄羅斯專家說,他曾主持過那次失敗的太陽帆試驗。

  “那就剩探測器本身了。”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他是“卡西尼”號探測器的總側十師。

  “考慮到基本的探測設備,以及從奧爾特星雲發回可識別信號所需的天線尺寸和同位素電源的質金,總重兩至三噸吧。”

  “不行!”瓦季姆堅決地搖搖頭,“必須像程所說的那樣:像羽毛一樣輕。”

  “把探測功能壓縮到最低,一噸左右吧,這有點太少了,還不知行不行。”

  “向左點吧,再把帆包括進去,總體重一噸。”維德說,“用全人類的力量推進一噸的東西,應該夠輕了。”

  在以後的一周時間裏,程心的睡眠幾乎全是在飛機上完成的。她現在屬於由瓦季姆率領的一個小組中,在美、中、俄和歐盟這四大航天實體問奔波,布置和協調階梯計劃的可行性研究。程心這一周到過的地方比她預計一生要去的都多,但都只能從車窗和會議室的窗戶看到外面的風景。本來計劃各大航天機構組成一個可行性研究組,但做不到,可行性研究只能由各國航天機構各自進行,這樣做的優點是能夠對各國的結果進行對比,得到更準確的結果,但PIA的工作量就增大了許多。程心對此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因為這畢竟是她提出的方案。

  PHA很快收到了來自美、中、俄和歐洲航天局的四份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結果十分接近。首先是一個小小的好消息:輻射帆的面積可以大大減小,只需二十五平方千米,加上材料的進一步優化,其質量可減至二十公斤。然後是一個大大的壞消息:要想達到P1A要求的百分之一光速,探測器的整體質量要減到計劃中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兩百公斤,去掉帆的質量留給探測和通信裝置的只有一百八十公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