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攻伐大周

四月很快就要走到尾聲,大夏對外的兩場大戰,卻有不同的結果。

在非洲,大夏軍再次兵分兩路,依然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兼且剛被大夏攻下的南蘇丹國跟肯尼亞國百姓,都獲得朝廷發放的救濟糧。

無論是烏幹達,還是坦桑尼亞,兩國百姓對大夏軍並非全是仇視,這就給大夏軍提供了民意基礎,不至於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之中。

白起對糧食的運作,顯然非常老道。

烏幹達跟坦桑尼亞兩國百姓,能得知南蘇丹以及肯尼亞地區的救災情況,而且了解的這麽廣泛,當然不是偶然,背後有著精心策劃。

鑒於此,歐陽朔對非洲戰場是非常放心的。

有些不尋常的,是已經交上手的吐蕃戰場。按戰前分析,憑李靖統領的飛熊軍,吐蕃大軍絕不是對手,就算是在高原地區作戰,也能一戰而克。

真實情況卻非如此。

據李靖報來的戰報顯示,在吐蕃王朝背後,隱隱有著另一個勢力做後盾,雖然那些跟飛熊軍交戰的都身穿吐蕃軍服,但絕不是吐蕃軍隊。

這就非常有趣了。

鑒於此,歐陽朔傳令李靖,無需有時間上的壓力,朝廷並不給吐蕃之戰劃定明確的期限,讓李靖根據戰場形勢,靈活用兵。

在沒搞清楚飄蕩在吐蕃背後的幽靈是哪一股勢力之前,大夏軍貿然發動總攻,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兼且吐蕃地區多崇山峻嶺,地勢復雜,隨時可能中埋伏,就更要小心為上。

吐蕃之戰,就這樣僵持下來。

……

四月,除了大夏,全球形勢也有了新的變化。

最熱鬧的當然還是亞洲區,蒙古跟波斯兩大帝國之間的生死廝殺。

剛一開戰時,憑借出其不意以及一股決死之意,再配合屠城之舉,蒙古鐵騎再次蹂躪波斯帝國諸城邦,連克數城。

大量物資、人口,源源不斷地運回蒙古帝國。

歷史上蒙古西征的壯舉,再次重演。但遊戲畢竟不是歷史,在出戰不利之後,強悍的波斯帝國很快就回過神來,予以回擊。

雙方的廝殺,才剛剛開始。

四月十日,為了解除蒙古帝國的後顧之憂,歐陽朔特意派遣使者,趕往哈拉和林,告知成吉思汗,在蒙古西征期間,大夏絕不攻打蒙古。

成吉思汗得報,神情復雜,他雖然看穿歐陽朔的打算,卻也必須承這個情,非常果斷地放棄對大夏的戒備,全力投入到波斯之戰中。

因為這是陽謀。

期間,也有蒙古貴族擔心,這是大夏在使詐,目的就是讓帝國放松戒備,繼而出兵來犯,“漢人最是狡猾,絕不可信。”

尤其是封地跟大夏接壤的貴族,更是整天提心吊膽,生恐帝國撤走邊境守軍,置他們的利益於險地。

成吉思汗卻不這麽認為,直言:“夏皇作為中原最強大的帝王,一言九鼎,豈會輕易食言?諸位不必有顧慮。”

大抵王者之間,也有惺惺相惜吧。

成吉思汗是清醒的,無論是從劫掠糧草物資,還是從擴大疆土來講,對蒙古帝國而言,西征都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就算前期大捷,繳獲了大量物資,已經緩解了帝國內部的饑餓形勢,成吉思汗還是準備跟波斯帝國繼續打下去。

一來可以練兵,二來也能以戰養戰。

對蒙古帝國而言,遊牧為主,農耕欠發達,更不用談什麽工商業以及工業革命了,這樣復雜的體系,帝國根本無法建立。

帝國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以戰養戰。

只有攻克波斯帝國,占據波斯城邦,將波斯人變成蒙古帝國的奴隸,才能建立起一套讓蒙古帝國立足的體系。

有時候,野蠻跟暴力,也是一種出路。

因此,在歐陽朔做出承諾之後,成吉思汗果斷放棄,此前在波斯搶一把就走的打算,將帝國的戰略重心,向西面轉移。

兩大帝國之間的交鋒,怕是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

除了蒙古帝國跟波斯帝國的交鋒,全球範圍內,還有一個地方非常熱鬧,那就是此前一直被人遺忘的南美大陸。

隨著西班牙王朝向阿根廷地區增兵,南美局勢就迅速升溫,火藥味十足。就在四月中旬,印第安帝國終於不準備再忍下去,主動進攻阿根廷地區。

首戰,就給了印第安帝國一個當頭棒喝。

在西班牙嫻熟的火槍戰術面前,以冷兵器為主的印第安大軍顯然難以招架,在雙方的第一次大規模交戰中就損失慘重。

印第安帝國崇尚純粹的戰士,想要回歸印第安人的傳統,要用手中的長矛跟弓箭,來捍衛帝國的榮耀。

可惜,他們品嘗到的,卻是血淋淋的教訓。

一場大會戰,將印第安帝國的致命弱點暴露無遺。

勝利的甜頭,徹底激起了西班牙王朝骨子裏的征服欲望,他們顯然已經不再滿足於固守阿根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