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

隨著歐陽朔一聲令下,大夏戰爭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五月五日,孫臏率部虎賁軍,從東海行省邊境北上,悍然殺進大周魯東行省,揭開了大夏攻滅大周王朝的序幕。

次日,嶽飛率領北疆軍,從北疆行省邊境西進,直取大周京都行省腹地。與此同時,左宗棠率領河東軍從河東行省突進,配合北疆軍,東西夾擊。

大夏真正出動的軍隊,就只有這三個集團軍。

剩下的包括駐紮在京師的禁衛軍,東南戰區的豹韜軍以及湘江軍,以及駐紮在西海行省的鷹揚軍,通通按兵不動。

唯有駐紮在遼金行省的鳳翔軍,安排了一個軍團南下,進駐北疆行省。

這麽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震懾秦、唐、宋三國,三國之中,不管是哪國派兵增援大周,本土就將面臨大夏的入侵。

鷹揚軍監視大秦,豹韜軍監視大唐,湘江軍以及羽林軍監視大宋。

不難看出,大夏安排進攻大周的三個集團軍中,到有兩個隸屬邊防軍系統,但是安排監視三國的,卻是一等一的精銳部隊。

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如此一來,所謂的四國聯盟,在事實上已經肢解。倘若他們救援大周,本土就保不住;如果不救,大周就保不住。

而一旦大周覆滅,大夏將繼續實施各個擊破戰術。

因此,這是一個死結,不管怎麽變,四國聯盟似乎都難逃覆滅的命運。之所以造成眼下的局面,究其根由,還在於大夏強大的軍事力量。

當然,如果李靖統領的飛熊軍此刻已經攻下吐蕃,計劃就更穩妥了。

說起來,歐陽朔還得感謝蒙古帝國,如果不是蒙古帝國此時徹底陷入波斯戰場,北疆軍跟河東軍可不敢全心投入滅周之戰。

成吉思汗在利用歐陽朔,歐陽朔又何嘗不是在利用成吉思汗。

……

五月七日,魯東行省,彭城。

作為前西楚都城,彭城既是魯東行省最大的城池,也是行省治所。與此同時,該城池還是大周丹陽軍總部所在地。

說起丹陽軍,也是命途多舛。

該軍先是在大晉戰場折損上萬人,不僅沒得到有效補充,跟著又在帝塵整編禦林軍時,被迫抽調走數萬精銳。

到了魯東行省,才從預備役抽調大量新兵,這才補足兵員缺額。

這樣一支實力大損的軍隊,別說跟虎賁軍這樣的虎狼之師對抗,就是比之大夏的邊防軍也比不上。

對於守住魯東行省,丹陽軍實際上的控制人春申君可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偏偏帝塵下了死命令,讓丹陽軍務必堅守。帝塵這麽做也是迫不得已,一旦魯東行省陷落,大周就沒有任何緩沖地帶,必死無疑。

彭城緊鄰魯東行省邊境,距離東海行省只有咫尺之遙。

因此,在虎賁軍攻進魯東行省的第二天,雙方就以彭城為支點,沿著漫長的行省邊境,展開一場血腥廝殺。

在過去的一個冬天,大周在兵困民乏的情況下,依然動用軍隊跟大量苦役,加強邊境防禦工事。

失去東海行省屏障之後的魯東行省,更是重中之重。據悉,僅一個冬天,死在東海行省邊境工地上的苦役就不下兩千人。

整個大周民力在帝塵的壓榨下,已經接近極限,此番面對大夏進攻,為了保住後勤,又大規模征調勞役,搞的是天怒人怨。

就算大夏不來進攻,大周其實也已處在崩潰的邊緣。

倒不說一點糧食就將大周逼進絕路,糧食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真正讓大周陷入困境的,正是它一直以來,賴以在荒野立足的體系。

眾所周知,大周以世家立國。

在大周王朝建立之後,除四大家族之外,還有大大小小三十余家中小型家族依附他們而存在,共同構成了大周的統治基礎。

上至大周朝廷要害部門,下至可供盈利的商業領域,都被世家把持。

世家,就是大周存在的根基。

沒有這些世家的支撐,無論是最早的【邯鄲六霸】,還是中期的【炎黃盟】,還是現在的大周王朝,都不可能脫穎而出。

像邯鄲城等領地,能在荒野站穩腳跟,正是有賴於世家提供的海量人才跟資金支撐,使其不怎麽落後於彼時的山海城。

但是不要忘了,世家的本質是貪婪。

付出,自然是要有回報的。

大周王朝成立之後,在世家眼中,他們已經在荒野立下了不敗之根基,到了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

分割大周權力部門,在商業領域與民爭利,都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甚至於仗著世家功勛身份,個別人在朝野為非作歹、草菅人命,也是時有發生。如果不是有帝塵等人的彈壓,甚至更過分、更瘋狂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帝塵羨慕大夏可以實施法治,卻絕不能效仿,因為推行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