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戰略級武器裝備

蓋亞七年四月,除了組建武運司,歐陽朔還非常關注軍工科技最新進展。

經過去一年工業化成果轉化,皇朝軍工產業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表現最惹眼的就是戰略級武器裝備領域。

在海軍領域,大夏第一艘鐵甲艦終於在北海灣下水。

初代鐵甲艦,就是木質材料的艦船在外層包上厚厚的鐵甲,用來抵禦攻擊,船上配備大量火炮,全長23米,橫寬13米。

大夏早在蓋亞五年中旬,就已經研發成功初代鐵甲艦,因為該種戰艦實用性不高,並未在海軍中大規模列裝。

第二代鐵甲艦則搖身一變,成為鋼制、設有炮台的戰鬥艦與巡洋艦,已接近二十世紀近代艦艇的水平。

蓋亞七年四月,大夏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應運而生。

此艦的誕生,歸功於重型艦炮的研制,越為先進精密的蒸汽機,以及大夏冶金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鋼鐵造船變為可行。

除火炮之外,鐵甲艦都裝有沖角以及魚雷,成為海戰時的關鍵武器。

鑒於鐵甲艦制造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兼且蓋亞對工業技術的開放程度不斷加速,未來幾年,鐵甲艦替代風帆戰列艦,已經成大勢所趨。

為了維護海上霸權,朝廷必須批量建造鐵甲艦。

問題是,鐵甲艦的建造成本可不低,僅一艘鐵甲艦造價就高達一百萬金幣,建造周期更是達半年之久。

歷史上的清朝,咬緊牙關,才購買了兩艘一級鐵甲艦,一時風光無二。當然,目前大夏設計的鐵甲艦,還無法跟定遠號這樣的一級戰艦媲美。

不為別的,沒有發電機支持。

當然,火炮也無法跟那時的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大炮媲美。

想要大規矩建造鐵甲艦,就必須要多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設。

從蓋亞一年開始,大夏就在各大港口興建造船廠,目前擁有大小造船廠十六家,如此才有了大量樓船戰艦跟Z1型戰艦列裝海軍艦隊。

問題是,這些造船廠都是用來建造木制戰船的。

只有北海造船廠,也是領地第一家造船廠,才有能力建造鐵甲艦。為此,朝廷必須對剩下的十五家大型造船廠進行升級。

因為蓋亞已經取消模糊功能,僅此一項,就要耗費大半年,僅改造造船廠的資金預算,就達三百萬金幣之巨。

再加上建造鐵甲艦的成本,預算簡直要突破天際。

就算如此,歐陽朔也必須咬牙,決定先為印度洋艦隊跟太平洋艦隊,這兩大遠洋艦隊,各配備兩艘鐵甲艦,作為主力戰艦。

未來,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除了海軍裝備,空軍裝備也有了重大突破。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講,大夏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軍,只是在艦隊跟集團軍配備了的飛行大隊或者飛行中隊,仰賴的就是擬態飛行器。

擬態飛行器雖好,缺點也很明顯。

其一,能量太過依靠磁歐石,限制了擬態飛行器的數量。

其二,能量回路采用的是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雕紋技術,飛行器的工業化程度非常低,甚至都不合適用來充當戰鬥機。

針對這兩個缺點,七號研究所一直在進行技術攻關。

終於,在這個月,七號研究所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結合擬態飛行器制造技術,率先研發出初代戰鬥機。

初代戰鬥機采用磁歐石跟內燃機的混合動力,互為補充,可用於戰場上空指引炮兵射擊、偵察以及轟炸。

雖然距離真正的戰鬥機還有一定的差距,可也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最關鍵的是,在采用混合動力之後,奠定了戰鬥機量產的基礎,也為大夏孕育真正的空軍,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歐陽朔相信,總有一天,大夏軍中會出現真正的空軍部隊。

最後就是陸戰裝備了。

去年下半年,歐陽朔去了一趟亞特蘭蒂斯城,跟卡利亞談下一筆大買賣,購進亞特蘭蒂斯文明獨有的戰鬥魔偶技術。

眼下,大夏兵工廠已經建造出第一具戰鬥魔偶原型。

只要再有一段時間的攻關,就能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戰鬥魔偶,等到那時,大夏陸軍就有了一樣戰略級武器裝備。

科技的日新月異,無疑是皇朝興旺之象征。

等到這些戰略級武器裝備都研發成熟,進入量產階段,大夏軍勢必又將迎來一次蛻變跟騰飛。

支撐這一切的,正是快速推進的工業化。

只有將工業化推向深處,布局全產業鏈,才有條件制造出像戰鬥魔偶跟初代戰鬥機,這樣復雜的工業裝備。

沒有無數的配件工廠,這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而支撐大夏工業化深入的,正是已經規劃成型的京師新城區。

四月一日,朝廷就對外公布了《京師新城區總體規劃》,宣布,新城區將優先布局跟軍工產業相關的科研機構、工廠以及配套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