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阿斯裏爾勛爵的迎客之道(第5/7頁)

“可是……”萊拉費力地找著自己想說的詞,“可是,這並不是真的,是吧?不像化學或者工程學那樣真實,不是那種真實,對嗎?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亞當和夏娃吧?卡辛頓院士告訴我說,那只是一種童話而已。”

“按照傳統,卡辛頓院士的頭銜給予思想自由的人士,他的任務就是對院士們的信仰提出異議,因此他那麽講是很自然的。但是,假設亞當和夏娃是一個虛數,就像負一的平方根:你永遠也看不到能證明它存在的任何具體證據,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到你的方程式裏,那麽,原本沒有它就無法想象的各種東西,現在你都能進行計算了。

“總之,幾千年來,教會就是這樣教導人們的。魯薩科夫發現塵埃以後,便終於有了物理證據可以證明:人類在由天真無邪變為老奸巨猾的過程中,的確曾經發生過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湊巧的是,《聖經》也給我們提供了塵埃這個名詞。一開始的時候,人們管它叫魯薩科夫粒子,但不久便有人指出,在《創世記》第三章結束部分,有這樣一段令人好奇的話,也就是上帝因為亞當吃了禁果而詛咒他的話。”他再次打開《聖經》,給萊拉指著那段話。萊拉讀道: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埃,仍要歸於塵埃……

阿斯裏爾勛爵說:“對於這段話的翻譯,教會的學者們歷來都是苦苦思考。有人說,不該翻譯成‘仍要歸於塵埃’,而應該譯成‘仍要服從於塵埃’。還有人認為,這段話中的‘土’和‘塵埃’像是一語雙關,它真實的含義是上帝承認自己的性格當中,有一部分也是有罪的。眾說紛紜,沒人能讓大家觀點一致,因為原來的文本就有訛誤。但這個詞卻很達意,不該忽視不用,正因為如此,這些粒子便被叫作塵埃。”

“那食人魔是怎麽回事?”萊拉問道。

“總祭祀委員會……也就是你母親的那一派。她很聰明地看到了機會,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權力基礎,不過她本身就是個聰明人,我敢說這個你已經注意到了。允許各種不同的機構繁榮發展,這符合教會當局的願望,他們可以從中挑撥,從中獲利;如果某一派成功了,他們便可以假裝自己一貫是支持那一派的;如果某一派失敗了,他們便假稱那一派離經叛道,從來沒有獲得過許可。

“你知道,你母親一向對權力充滿了欲望。最初,她試圖用常規的方式來獲取權力——也就是通過結婚,但沒有奏效,這個我想你已經聽說過了。於是,她便轉向了教會。當然,她不可能走男人的路子——比如擔任神職人員等——她只能采用非常手段,她必須確立自己的地位,建立她自己的渠道,並利用這些渠道。專門研究塵埃是非常明智的一步。人人都害怕塵埃,誰也不知道該怎麽辦;當她主動提出由她領導進行調查的時候,教會當局大大地松了一口氣,然後便給她提供各種資金和資源方面的支持。”

“可是他們卻切割——”無論怎麽強迫自己,萊拉也沒法把這話說完,那幾個字憋在嘴裏,就是說不出來。

“你知道他們幹的是什麽勾當!教會為什麽允許他們幹這樣的事?”

“曾經有過先例,以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你知道閹割這個詞的意思嗎?它的意思是把男孩子的性器官割掉,這樣他就不會再有男性特征了。被閹割的男歌手一輩子都可以保持高音,這就是為什麽教會允許這樣做,因為這在教堂音樂中用處極大。有些被閹割的男歌手成了偉大的歌唱家,無與倫比的藝術家;多數人只不過淪落為肥胖的、被毀了的不男不女的怪物;還有的死於閹割手術後遺症。但是你看,教會卻不會對這小小的一刀有任何猶豫。所以,這樣的先例是有的。而現在所談的手術同古老的方法比較起來要衛生多了,而那時候沒有麻醉藥,沒有消毒紗布,也沒有適當的護理。相對而言,這種手術要溫和多了。”

“不溫和!”萊拉大叫道,“不溫和!”

“是的,當然不溫和,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不得不躲到遙遠的北極,藏身在黑暗、神秘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教會很高興由你母親這樣的人來負責——誰會懷疑如此嫵媚迷人、交際廣泛、可愛而又理性的人呢?但是,由於這屬於秘密的、非官方的任務,所以,如果有必要,她也是教會可以駁斥的對象。”

“可是,最初是誰出的主意,要做那樣的切割?”

“是她的主意。據她猜測,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有兩件事可能是相互聯系的:精靈發生變化以及塵埃開始沉積。如果把精靈跟人體分離,我們也許再也不必服從於塵埃也就是原罪了。問題是是否有可能既把精靈跟人體分割開來而又不傷及性命。不過,她去過很多地方,見多識廣。比如,她曾去過非洲。非洲人有一套制造奴隸的辦法,稱為借屍還魂。這樣的奴隸沒有自己的意志,不分晝夜地工作,從來不會逃走,也不會抱怨,看上去像是一具僵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