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回 守師命星額收遺骨 受殘舍跛僧告禍殃(第4/6頁)

當下照文與、大法師商議,把五十兩黃金作為布施,送給星額師徒;同時向他們熱誠地說明了君侯多年來的樂善好施,並對星額長老贈還遺骨、遺刀表示感謝。、大法師把兩位國主令人帶來的經卷和香奠拿來,也一同贈送給星額長老,說道:“貧僧居無定處,這次回鄉也不便帶走這些東西,如能將它留在貴院,用作為先君和其他亡靈長久祈禱之資,則至為幸甚。”星額答道:“出家人無貪心,有一缽之齋、一領之衣,不受凍餓之苦,於願已足矣。因此這些財寶對貧僧也沒用。然而既是您施舍的,則不便推辭。貧僧另有想法,暫且收下。”於是他便將那五十兩黃金裝入錢包掛在脖子上後又揣到懷裏,同時又把香奠和經卷包成兩包,交給徒弟們。這時從小乘屋來了三四個小廝,帶來了兩籃子餐具和中午的飯菜。代四郎和紀二六迎出去讓他們擔進廚房,然後拿出來分給主客十一位法師和照文以及七位犬士,請他們用餐。另外代四郎和其他士兵們,以及紀二六等隨從們也都用過了午飯,又把餐具裝起來讓小乘屋的小廝們帶回去。

卻說這一帶的貧民和乞丐,見到昨夜在街巷所貼的傳單,都在施舍的時間陸續來到、大庵,如同螞蟻見到甜食一樣,不知來了多少人。這也是預料中的事情,由代四郎和紀二六將他們分成兩隊,讓隨從們稱米,士兵分錢,僅用了半個時辰就施舍完畢,剩下的錢、米只夠一兩個人的了。這時一個老和尚,沒有鼻子,瘸著腿,拄了根竹杖,艱難地來到這裏。紀二六親自迎上去將他召到跟前,仔細看了看說:“和尚腿腳雖不好,來遲了,但你的運氣好。如今施舍得只剩下兩個人的份兒,比規定的量多,都給你吧。有家夥嗎?”老和尚聽了說:“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好造化,那麽就賞在這裏吧。”說著取出個有麻繩帶的紅色頭巾,將它打開。士兵把所剩的米一粒不留,還有四五百文錢都給了他。老和尚笑著,把錢和盛米的頭巾捆在一起背起來,但沒有立即離去,還在到處看。紀二六有些納悶,忙對他大聲說:“你這個要飯和尚,施舍的東西也領了,沒事兒還不趕快走。”老和尚聽了冷笑說:“灑家好說,你們這些老爺們為何還不快走,打算在這兒待到何時?你們還不知道嗎?這城下的通無奇山逸匹寺的住持,名喚德用和尚。這次這裏的庵主舉辦法會沒有請他們,又聽說進行這樣的施舍,德用和尚很惱火,已聯絡所屬的寺院,派僧眾前來,並稟告了城內的施主們,他們都是數一數二的權臣,請他們派大隊人馬來捉拿你們。僧俗數百之眾即將來到這裏,如不逃離則必將敗北,難道像在柴草上築巢的燕子一般愚蠢嗎?還不快去告訴庵主和施主們,灑家是為了報答施舍之恩才告知你們的,不必生疑。”他說罷拄著竹杖,跛著腳回去了。這和尚的舉動很令人奇怪,紀二六和代四郎甚感不安,急忙去草庵報告。二人向、大、照文和七犬士們告知此事。、大聽了緊皺眉頭道:“真是令人莫名其妙。這次法會是我獨力進行的,是為此城的先主結城氏和在嘉吉之役陣亡的將士們祈禱冥福。這是件善舉,即使未相告,也應該高興。此事何罪之有,竟要來捉人?”照文和七犬士一致點頭說:“大法師言之有理。我們想,必是傳聞有所失誤。”星額長老聽了攔住他們的話說:“不可這麽講。善惡邪正各有所好,君子與小人,用心各有不同。那逸匹寺的住持德用,為人阿諛奉承,善於處世。因此他雖對佛學一知半解,但講經說法很有口才,頗為世人注目。加之又喜好與出家不相稱的武藝,而且其膂力可以折角,因此人們都認為即使昔日的弁慶也勝不過他。但他有小人之癖,行為不端,常誹謗其他宗派,忌妒勝過自己之人,並視為仇敵。然而他們的寺院是此地城主的香華院,也是當地最大的廟宇,管轄七八個中等寺院和十幾個小寺。眾僧人都氣味相投,不少奸佞的惡僧拜在他的門下,擔任下屬寺院的住持。城內的不少武士是他們的施主,其中結城的家臣長城枕之介惴利、堅名眾司經棱、根生野飛雁太素賴,這三位武士從其上一代起就是家老,其祖父都在嘉吉之役陣亡,所以自結城家再興時,他們便高官厚祿超過別人,是武士之長。然而他們同是不學無術心胸狹窄的庸俗小人,仗著先祖的余蔭,飛揚跋扈,旁若無人。他們與德用的交往甚深。這些人當然都是有閑工夫的人,時常牽著狗、架著鷹出去打獵,有時玩夠了便同去參拜逸匹寺,與德用談論武藝,並以毀謗他人為樂。他們殘暴成性,必然幫助德用對付你們。因此他們實是勁敵。現在說雖然已經晚了,但庵主這次舉辦法會是專為裏見將軍,不能讓別人合祭,本來以悄悄進行為好。然而因將施舍的傳單貼遍城下的四巷,便讓許多人得知而釀成這次禍殃。造寺施舍僧人只是凡人之緣,所以為達摩所不取,這是有道理的。施舍乃有錢人的善舉,雖有兼愛之意,但似乎又有沽名釣譽之嫌,所以要因時制宜而有所取舍。請恕貧僧冒昧,施舍一事是過而不及,乃各位千慮之一失,也無須後悔。誠如唐山的一句熟語,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趕快走吧,不要留在危邦。”他陳明利害得失的親切教導,使大家十分吃驚。其中、大法師從沉吟中擡起頭來,非常欽佩地說:“長老的教諭很有道理。一切眾生皆平等,只在於結緣,此乃如來之宿願。但如求施主時近於謀利求名,則違背了我佛之本意。這次在他國領地結廬,為多年前的亡靈祈禱,未告知當地領主,實乃貧僧的過錯。該如何是好?”、大非常後悔。照文也以為然,無法加以安慰,心中很苦惱,便征詢犬士們的意見。道節憤然趨膝向前道:“事到如今還有何可考慮的?施舍之事是我偶爾想起來建議做的。所以我們盟兄弟留下來消滅惡魔,蜑崎大人,您同庵主趕快離開這裏。”但是照文卻不同意,他說:“你雖然這麽說,但我是被指派召請你等的使者,好不容易才相會,如今縱然遇到危急之事,也不能與大師離開而留下你等。只有留在這裏憑天由命了。”信乃急忙攔住照文的話說:“您說得雖然有理,但敵人對環境地理很熟,去留都安危難蔔。我們好說,、大法師守護著先君的遺骨,所以要一兩位勇士跟著。您若不放心的話,就由我們兄弟七人之中再去一位同您離開,不必推辭了。”他如此勸說,照文也就只好從其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