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劉易斯小傳(第5/6頁)

托爾金雖然也為《空間三部曲》唱了贊歌,但似乎內心並不喜歡。托爾金也許認為,劉易斯從自己這裏獲得了宗教的啟迪,就迫不及待地將其販賣出去,劉易斯成為了新教的傳教人。而英國則有數百年新教和天主教相互迫害的歷史,古怪孤僻的天主教徒托爾金,對此是很敏感的。

1944年,諾曼底登陸,艾森豪威爾在致將士書中說:讓我們祈求萬能的上帝祝福這偉大而崇高的事業獲得成功。同樣在諾曼底,戰爭前大獲成功的海明威在戰列艦遠望40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炮齊轟法國海岸,從此除了《老人與海》,他再無成功之作,1961年吞槍自殺。

戰爭結束了,如果劉易斯再等待些時日,《黑暗之劫》也許會變得更加陰郁:科學家果然登場了。

1945年8月,美國最新發明的原子彈襲擊廣島和長崎;同年,隨著德國覆滅,德國在奧斯維辛以極其科學而且高效的方法滅絕數百萬猶太人的滔天罪惡為世人所知。西方知識界有人說,在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

1932年出版的《美妙的新世界》(作者赫胥黎和劉易斯同樣畢業於牛津大學)以及1949年喬治·奧威爾的《1984》,標志著威廉·莫裏斯式田園牧歌的烏托邦社會理想徹底淪喪。

與此同時,年過半百的劉易斯和托爾金,開始編織他們夢中的烏托邦神話世界。

戰後

1950年,劉易斯六十二歲,《納尼亞傳奇》的第一部《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出版面世,這個故事可以上溯到1940年的倫敦大轟炸,還可以上溯到劉易斯童年時的《彼得兔》和《叢林之書》。

之後,劉易斯一年寫出一部,終於在七年時間內完成了這部長達七卷的巨著。

當初,劉易斯和托爾金約定要各寫一部神話作品,如今劉易斯大獲成功,並在1956年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最高獎:卡內基獎。這距離托爾金的《霍比特人》大獲成功,已經過去了十余年。直到1954年,《魔戒》才面世,而且首印僅3500冊。劉易斯大加贊美,稱這本書“前無古人”。而托爾金說:“我欠劉易斯的債永遠也還不完,那不是‘影響’二字所能概括的,那是莫大的鼓勵。長期以來,他一直是我唯一的讀者。”

但是好朋友的歲月已經到了盡頭。護戒聯盟的四個好兄弟中,最終也只有佛羅多自己面對魔王。

托爾金不喜歡《納尼亞傳奇》是人所共知的,或許是因為他主張神話故事本身就有意義,《納尼亞傳奇》的寓言形式和說理味,是他不喜歡的,他還認為劉易斯並未深刻思考宗教觀點,就匆忙寫成文字;也有人說是因為劉易斯一直是他的追隨者,如今卻大獲成功,這讓托爾金不悅。總而言之,這是魔幻文學界的一段公案。

兩人最後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反對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

無論如何,因克林是一個偉大的團體,在大戰之間的文學團體中,只有看似不起眼的、煙霧繚繞、嗜好威士忌的因克林孵化了兩部二戰後最偉大的魔幻作品。

日後,《魔戒》首先拍成電影,托爾金扳回一局,之後《納尼亞傳奇》搬上銀幕時,許多拍攝《魔戒》的電影人員加盟而來,兩位故去的老朋友以這種方式實現了最後的合作。

劉易斯的生活出現了新的變化,現在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了。和他共同生活了許多年的摩爾太太死於1951年。1952年,小有名氣的美國女作家喬伊·格雷莎姆因為劉易斯的書而結識劉易斯,兩人的關系親密起來。喬伊回美國辦妥離婚手續,便帶著兩個兒子回到英國,和劉易斯一同生活。

托爾金很不喜歡這個很有主見的、堅定的美國女人:她離過婚,還是新教徒。他和劉易斯更加疏遠,每周例行的見面沒有了。

劉易斯晚年的生活平淡安寧。喬伊的兒子回憶劉易斯看書過目不忘,而喬伊也毫不遜色。

劉易斯保留著因克林帶來的愛好:煙草、美酒和爐邊談話。他上午讀一兩章《聖經》,然後答復來信,下午則開始寫作。他常常祈禱,如果祈禱時有人闖入,也絲毫不惱。

劉易斯依然住在那棟曾經人來人往、高朋滿座的老屋內,他依然享受著和哥哥長達六十年的親密友誼,雖然華倫時常會酗酒過度。

1954年,劉易斯離開了任教三十年的牛津大學,前往劍橋。從此和托爾金往來更少。到了1956年,喬伊的骨癌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長期臥床。兩人於是在病床邊結婚。這一年,劉易斯已經是五十八歲的老翁,喬伊則是四十一歲。婚禮上沒有邀請別人。

劉易斯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從沒有想到,在年過花甲之時,還會享受到二十歲時的歡樂。

原本被大夫認定活不過1956年的喬伊,在骨癌的晚期又活了四年。他們的養子也是個基督徒作家,他聲稱有一次在劉易斯和喬伊相互扶攜的背影上看到了光環,不禁悲從中來:他知道喬伊不久於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