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劉易斯小傳(第6/6頁)

1960年從希臘旅遊回來之後,喬伊終於去世。劉易斯最後的歡樂被奪去了。

1960年到1961年,他出版了幾本書,訴說自己的悲傷,包括《四種愛》以及《靜觀痛苦》。

1959年,蘇聯的人造衛星落在月球上,那個劉易斯曾經描寫過的,充滿生機的星球。月球是一片荒蕪,是宇宙中孤獨的眼。

1962年,披頭士樂隊從利物浦異軍突起,以一曲Love Me Do走紅,從此在劉易斯曾經駐講的BBC開始廣播演出,很快席卷美國,大小報刊驚呼英國入侵美國。同年十月,古巴導彈危機爆發,核大戰一觸即發。

在劍橋,劉易斯依然喜愛徒步旅行。自他還是愛爾蘭的一名孩童時起,這愛好絲毫不減。

人們可以說劉易斯過於注重個人的宗教體驗,過於古怪和嗜好發明新的詞匯。他沒有威爾斯的想象力,他沒有勞倫斯上校的傳奇,他沒有奧威爾的辛辣。

他在《黑暗之劫》中給邁克菲的評價也許同樣適用於他自己。

蘭塞姆說:“他是我最早的朋友之一。如果我們難逃失敗的命運,他會是我們之中最堅定的人,如果敗局已定,最好有他和你並肩作戰。至於我們一旦戰勝,他會做什麽,恐怕我也不知道。”

半個世紀之後,劉易斯是一位英國女士最愛的作家,她每天晚上都要讀幾段《納尼亞傳奇》,這位名叫羅琳的女人後來寫了《哈利·波特》。由於《納尼亞傳奇》一共是七部,所以《哈利·波特》也是七部。而且主人公的姓氏波特,則和劉易斯最喜歡的作家,《彼得兔》的作者一樣。

從《魔戒》到《納尼亞傳奇》到《哈利·波特》,橫掃美國,電影和書刊收獲數億美元,這是2000年版的英國入侵美國。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身亡,作家赫胥黎也同日去世,三十年前他的《美麗新世界》終結了數個世紀的烏托邦美夢,如今他自己也成為故人。

同日,劉易斯去世。

(本文作者:杜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