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貝烈瑞安德及其諸國

本篇所記載的,是遠古時期諾多族返回中洲西北部時,那片大地的模樣。本篇也講述了貝烈瑞安德第三場大戰—達戈·阿格拉瑞布戰役之後,諸位埃爾達王侯分治各地的方式,以及圍困魔苟斯的情形。

很久以前,米爾寇就已經在世界的北方堆起“鐵山脈”埃瑞德恩格林{Ered Engrin,辛達語。288。},作為烏圖姆諾堡壘的屏障。這道山脈矗立在終年寒冷的地區邊界,從東到西呈巨大的弧形。埃瑞德恩格林在西邊彎回北方,米爾寇在此處山障背後又築了一座堡壘,以抵擋維林諾可能發起的攻擊。如前所述,他返回中洲後,定居在“鐵地獄”安格班的無數地穴中。維拉在眾神之戰中急於攻破米爾寇的大堡壘烏圖姆諾,沒有徹底摧毀安格班,也沒有搜遍它地底深處的洞穴。米爾寇在埃瑞德恩格林山底挖了一條巨大的隧道,出口位於山脈南邊,建有一道堅固的巨門。在這座大門上方以及後方直抵山脈之處,他堆起了三座高塔一般的桑戈洛錐姆山峰,終年雷鳴般隆隆作響。它們是他用地底熔爐的灰燼熔渣和大量掘出的廢土堆建的,高聳入天,望之漆黑一片、寸草不生,山頂不斷冒出惡臭的黑煙,汙染了北方的天空。在安格班的大門前,汙穢和荒蕪向南在廣闊的阿德嘉蘭平原上綿延多哩。但在太陽問世之後,那裏長出了茂盛的青草,而安格班被圍困,門戶緊閉的那些年間,就連那座地獄門前的碎石和坑縫當中,都有盎然綠意。

桑戈洛錐姆的西邊是“迷霧之地”希斯羅迷{Hísilómë,昆雅語。418。}。諾多族首次在此紮營而居時,魔苟斯往那裏送去了大量的烏雲,諾多族因而用自己的語言給此地取了這個名字,用生活在那片地區的辛達族的語言來說,就變成了“希斯路姆”。安格班合圍尚存的時期,希斯路姆雖然氣候偏涼,冬天寒冷,但仍是一片風景優美的地區。希斯路姆的西方邊界是一直延伸到海邊的“回聲山脈”埃瑞德羅明,希斯路姆的東方和南方邊界,是呈巨大弧形的“黯影山脈”埃瑞德威斯林,這道山脈既面向阿德嘉蘭平原,又緊鄰西瑞安河谷。

芬國昐和他兒子芬鞏掌理希斯路姆,芬國昐的子民絕大多數生活在米斯林地區的大湖沿岸,指派給芬鞏的是位於米斯林山脈西邊的多爾羅明。不過他們的要塞重鎮位於埃瑞德威斯林東側的泉源艾塞爾西瑞安{Eithel Sirion,辛達語。此名既可指泉源本身,也可指位於泉源附近的堡壘巴拉德艾塞爾。243。}旁,他們從那裏監視著阿德嘉蘭平原。他們的騎兵在那片平原上奔馳,馬蹄所至直抵桑戈洛錐姆的陰影下。因為阿德嘉蘭平原的牧草青翠肥美,他們的馬匹由少到多,迅速增加。繁殖這些馬的種馬有很多來自維林諾,當初由船運抵洛斯加,邁茲洛斯把它們送給芬國昐,以彌補他的損失。

在多爾羅明西邊,回聲山脈另一側,深入內陸的專吉斯特狹灣以南,是奈芙拉斯特,辛達語中意為“塵世海岸”。該名起初指的是狹灣以南的全部海岸,但後來特指專吉斯特和塔拉斯山{Mount Taras,辛達語。698。}之間的地區。多年來,芬國昐之子、睿智的圖爾鞏統治著此地,它面向大海,背靠埃瑞德羅明山脈,第三面緊鄰埃瑞德威斯林的高山向西綿延出的一列丘陵,起自伊芙林湖,終至矗立在海邊岬角上的塔拉斯山。有人認為,奈芙拉斯特與其劃歸希斯路姆,不如劃歸貝烈瑞安德,因為它較為溫暖宜人,既有潮濕的海風帶來降水,又有山脈擋住刮過希斯路姆的寒冷北風。奈芙拉斯特是一塊凹陷的盆地,被群山和高過內陸平原的海邊峭壁圍繞,盆地中沒有河流。在奈芙拉斯特的中央有一個大湖,湖周圍環繞著寬廣的沼澤,沒有明確的湖岸。那湖名喚“利耐溫”{Linaewen,辛達語。472。},因為有大批喜愛高蘆葦與淺水塘的鳥兒在那裏築巢。諾多族來到此地時,已有很多灰精靈住在奈芙拉斯特靠近海岸的地區,尤其是西南部塔拉斯山的周圍,因為古時烏歐牟和歐西常常前往那地。那些灰精靈子民也全都尊圖爾鞏為主,此地的諾多族和辛達族融合得最快。圖爾鞏在海邊塔拉斯山下的宮殿裏住了很久,他將之取名為溫雅瑪{Vinyamar,昆雅語。783。}。

阿德嘉蘭以南是一大片名為多松尼安的高地,從西到東綿延六十裏格,高地上長有大片的松樹林,西側和北側尤其繁茂。多松尼安從平原一路緩緩上升,最後成為荒涼的高地,在那些頂端高出埃瑞德威斯林山脈的不毛凸巖腳下,分布著諸多水潭。但在南方朝向多瑞亞斯的一面,卻是陡然下落的可怖懸崖。菲納芬的兒子安格羅德與艾格諾爾從多松尼安的北坡監視著整片阿德嘉蘭平原,他們是哥哥納國斯隆德之王芬羅德的臣屬。他們的子民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土地貧瘠,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相信背後那片宏偉的高地是一道天然壁壘,魔苟斯輕易不會想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