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無背錢(第5/8頁)

這時耳邊傳來夥計可憐兮兮地哀求聲:“侯少爺,您是不是認識這兩人啊?他們還沒給錢啊!”

一桌早點倒沒多錢,侯方傑與這夥計還有些相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乖乖地伸手入懷,一邊掏錢袋一邊嘀嘀咕咕地說道:“少爺我可沒這種吃霸王餐的朋友,罷了罷了,為了之前那番言論,這點錢倒也不算什麽。少爺我當打發叫花子了!爺又不差錢!”

在帝都,官宦家庭的子弟如果不是不求上進的紈絝,那麽不外乎文武兩種出路選擇。如果選擇文官,沒有學識的就去托關系捐個官,有真才實學的那就是入太學,考科舉,進翰林這樣的途徑。如果是選擇武將,就是殿前侍衛、到軍中歷練,封官,大概都是這樣的路線。狄詠蒙父親武襄公的余蔭,本就是在皇帝面前掛上號的,在禦前站崗了幾年,本來可以調入禁軍再歷練一下,妥妥地鍍一圈金就可以尚郡主了。

但狄詠申請要去西北的最前線。

既然他敢請命,皇帝就沒有不敢應允的。更何況雖然武襄公狄青死得有些窩囊,但對於當今聖上來說,那也是少年時崇拜的對象,早就已經下旨讓武襄公在皇帝逝去後遷墳陪葬永厚陵。此等厚愛,自然也對其子狄詠另眼相看。

所以狄詠在汴京上下各種無法理解的眼神中,順順利利地來到了環州城。

環慶路統領慶州、環州、邠州、寧州、乾州,以慶州為中心,環州就是在慶州的西北方向,可以說環州這裏就是直面西夏的最前線。環慶路之前歷經種世衡、範仲淹等人精心布置,大大小小有十數個堡壘和山寨交相照應,看上去像是牢固不破。但狄詠到此細心察訪,越了解就越心驚。

澶淵之盟已經讓宋遼一百余年未起戰亂,但遼國這大流氓被如此安撫住了,後來崛起的西夏自然不甘人後。在範文正公範仲淹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之前,宋軍與西夏軍先後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幾次戰鬥,宋軍都被西夏打得丟盔棄甲,死傷慘重。雖然現在比起以前已經好上太多了,但範文正公去後,誰也不能挽救這散漫的宋軍。

是啊,誰還想打仗呢?大不了就賠點錢嘛!

狄詠站在清平關的城墻上,看著天邊卷起的黃沙,幾乎遮蔽了天日,但卻無法掩埋城外那些族旗招展的西夏雄兵。

此時此刻,狄詠忽然想起年前在清風樓上旁聽到的那段言論,頓覺無比諷刺。

是的,沒錯,從指縫之間流出點零錢確實是可以打發叫花子,但長此以往,這叫花子被喂得油光水滑,膽子也肥了,想要更多的錢怎麽辦?

狄詠閉了閉雙眼,扶住城墻的手堅定有力。

直至今日,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他現在在清平關戍邊,這裏東至鬼通巖二十五裏,西至安邊城四十裏,南至興平城三十裏,北至陷道口哺二十七裏,是環州城的一處堡壘要塞。但此時,西夏大將仁多瀚帶領三萬人馬殺到此處,而清平關僅僅只有三千人守關。

在一刻鐘前,他帶領士兵剛剛殺退了對方第一波的攻擊,但狄詠知道,那僅僅是試探而已。下一次,敵人就會亮出他鋒利的撩牙,再也不會那麽輕易地退卻。

侯方傑按劍急匆匆地走了上來,拽著狄詠的胳膊就往後拉,口中憂慮至極地嘮叨道:“斯陶,這城墻壓根就不高,你還站在這裏,若是來支冷箭,立刻就把你結果在這裏了。”說這裏是城墻那還是誇張了,照侯方傑來說這裏就是一小土包,連清風樓都比這兒高。

想到這裏侯方傑就直窩火,不到邊疆不知道,到了這裏才知道這裏落後到什麽程度。他也不是沒後悔過自己憑啥一時激動就跟著狄詠來了,但他在家族中是個毫不起眼的庶子,想要出人頭地的話,委實也沒有比戰場更快能建功立業的地方了。

一切都有風險,想要更大的回報,就要有賠進去一切的心理準備。

所以侯方傑看得很開,在死之前多殺幾個西夏人陪葬,這輩子也不算白來了。只是他瞥了眼身邊面無表情的狄詠,暗叫一聲可惜。這個大宋朝都聞名的狄小帥哥,正似一柄長槍般站得筆直,因為之前的那場殺戮,渾身的肅殺之氣繚繞,半邊鎧甲都被敵人的鮮血染紅,就連俊顏上都沾了幾滴血漬。甚至還有一滴血漬濺在了他的眼角,更添一股說不出的妖異殺氣。

若是讓那些擲簪花的少女們知道狄小帥哥會折損在這裏,恐怕汴京城都會被淚水給淹了吧?

侯方傑的心很大,就算在危急存亡之時,腦袋裏也浮想聯翩。這時卻聽狄詠喚了自己一聲“介盛”,侯方傑立刻嚴肅了起來,狄詠甚少喚自己的字,因為平日裏一般都是他在說話,狄詠壓根就不答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