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節 困局(下)

談判無進展,孟聚倒也不是很在意,他吩咐部下對這位南唐欽差好吃好喝地款待,只是他若是再要求見,孟聚卻是推說“公務繁忙”,再也不肯見他了。

孟聚說公務繁忙,這倒也不純是推托。他的事情一大把,確實也顧不上這位使者了。他要給各處的兵馬安排入冬的糧草和輜重,還有聽取各地的受災報告,還要向北疆去信,要求呂六樓和肖恒緊密關注草原動向,今年草原是否有雪災,是否有新的草原部族可能南下——事情千頭萬緒,但最讓孟聚困擾的,還是財政問題。

對上朝廷的使者,孟聚胡吹自己擁兵十萬,但他自己心知肚明,東平軍的正規兵馬不過五萬一千人而已,其中在濟州的安平大營屯兵兩萬五千人,北疆的第五鎮和第二鎮有一萬七千兵馬,還有一些零散兵馬分散在轄地的各處。

五萬兵馬看似不多,但每個月,光是餉銀孟聚就得支出二十多萬兩銀子,還有耗費的糧秣和裝備損耗——這還只是兵馬駐紮時的固定開支呢,如果要動兵,那還得加上開拔費、犒賞、傷殘撫恤、葬埋費、兵器損耗、盔甲損折等各筆開支,尤其最近東平軍用兵頻繁,那更是花錢如水,以致文先生拿賬本來報告的時候,孟聚很有種以頭撞墻的沖動。

開支巨大,那自然是不消說的了。除去戰場繳獲以外,東平軍的主要收入是來自轄下各地官府的賦稅和征糧收入。

當年,東平軍南下之時,在進駐各處城鎮時候,只要當地沒有堅決抵抗的,一般都會把當地的魏朝官僚給留任,委托他們繼續治理地方。這樣做,在當時看來,固然是有利於消除各地的抵抗意志,方便東平軍的進駐,也有利於建立東平軍的統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政策的弊端也慢慢顯現出來了。

現在,東平軍和地方民政之間的關系就跟“承包制”很像,雙方無形達成了默契——只要地方官府能按期向孟聚繳納賦稅和糧秣,能提供征用的民夫和兵員,那對他們如何治理地方,孟聚是不過問的。

開始一段時間還好,剛換了個主子,地方官員對東平軍的強勢還是有所顧忌的,不敢太為所欲為。但過了大半年,看著孟聚對他們毫無動作,官員們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在地方上亂來起來。這些日子裏,孟聚已接到了各處東陵衛發來的密報,都是反應當地官府的不法事情的。有的地方,官府征稅已提前征到天佑十年的稅了;有的地方,官府聯合當地土豪大肆侵吞、搶奪民田;有的地方,官府判案時公然顛倒黑白是非,所作所為令人發指。

在這半年裏,因為地方官員的種種胡作非為,逼起民變的都有幾十樁了。

尤其讓孟聚憤怒的是,官員們橫征暴斂也就罷了,但他們還把自己拿出來當擋箭牌,口口聲聲說是“本官奉東平軍孟大帥的命令籌集軍費,如敢抗拒便是違抗孟大帥!”——好吧,如果真能收到錢糧,縱使擔了點罵名孟聚也不是不能忍的,但更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對上自己時候,地方官員便立即換了個面孔,全部都在哭窮。

現在,放在孟聚案上的幾十份折子大同小異,說得都是同一個意思:“本州遭了天災,顆粒無收,還請孟大帥憐憫民生,減了今年的賦稅,給我州子民一條生路吧!”

“下了幾滴雨,連地都沒打濕呢,他們就敢報個澇洪災;狼叼走了幾頭羊羔,他們立即就能報個狼災出來。”孟聚把手上的奏章用力一摔,他狠狠地說:“文先生,各地吏治問題,不好好整頓不行了。不殺上一批人,這幫人還真以為我們的刀子鈍了呢!”

文先生默然——事實上,送到孟聚面前來的奏折,他事先都是先過目一遍的了。孟聚為何如此憤怒,他也是心裏有數的。

文先生緩緩道:“主公明鑒,要大規模整頓吏治,此事確實很有必要,我們的一切問題,都是由吏治而來的。倘若能徹底整頓我鎮吏治,使得官府能廉潔而實心用事的話,那現在我們煩惱的一切問題——包括財政不足問題都將不成為問題了。”

“呵呵,文先生,你也是這麽認為的話?那我們就從此……”

文先生打斷孟聚:“但是,主公,從古至今,從三皇五帝歷經商周直至如今,這吏治可有過徹底清明過的嗎?不要說我們這樣偏居一隅的軍鎮,便是前朝天下一統四海升平之時,便是碰到了有心振作的聖明天子,可有辦法把這吏治給徹底整頓好了嗎?”

孟聚一愣,因為多了上千年的歷史,他的歷史經驗可比文先生豐富多了,但縱使以他縱觀後世數千年歷史所得的經驗來說,即使在千年之後,這吏治問題依然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主公,整頓吏治一事當辦,但不能現在辦。那幫投降過來的舊魏官僚們現在都還在狐疑觀望,一旦我們開始整頓,他們便人人自危,搞不好會出大事的!北伐大戰如火如荼,我軍隨時可能要參戰的,在這關鍵時刻,後方千萬不能起了亂子。